第159章 嫌疑增加 (第2/3页)
案嫌疑在韩凌看来已经很大了,应该不会有那么巧的事,所有事件都能串起来。
李德昌死亡现场,张震华出现过。
作案动机,有。
作案凶器,疑似。
巧合好像已经无法解释,后续肯定要对张震华的家进行全面搜查,只要找到和命案相关的线索,即可对张震华执行刑事拘留。
不需要直接证据,比如……找到和李德昌、熊川、吴翠翠有关的痕迹。
到市局后张震华进了询问室,韩凌和童峰没有去问,而是先给高秉阳打电话汇报。
得知张震华有作案动机并且家里曾经还有西厨主刀,连鞋码都符合,高秉阳不淡定了,让副组长梁岩留在现场指挥,自己则是带着吴滨立马返回市局。
双方见面没有说话,高秉阳招手示意马上开始询问。
房间内众人落座,负责询问的是吴滨,旁边坐着韩凌和童峰。
高秉阳离得比较远,像一个不起眼的旁观者,抱着胳膊紧盯张震华,捕捉对方细微的表情变化,甚至包括眼神中瞬时幻化的光芒。
外围,已经有警员去核实不在场证明了,以及夫妻或者近亲、朋友名下是否有同款面包车。
搜查令不着急,张震华的妻子孩子正在睡觉,出于人性化执法考虑,暂时可以不打扰,明天再说。
在搜查之前,张震华肯定是不能离开。
“你知道朱贵兰去世了吗?”吴滨看着张震华问道,声音还算平和,不存在丝毫攻击性。
张震华点头:“知道啊,那两年我经常去朱老师家看她,已经很熟了,她去世的时候我还去参加了追悼会。”
吴滨:“朱贵兰的外甥女知道你们之间的过往吗?”
张震华:“当然知道,去的次数多了她肯定问。”
吴滨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很简单:张震华所说的一切能否查到,包括他认识朱贵兰、朱贵兰救了他的一生等等。
牵扯作案动机,嫌疑人出于自我保护心理多少会有些抗拒,至少不会回答的很详细,如果很坦然的实话实说没有任何隐瞒,说明这些事情就算不回答,警方也能查到。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警方能查到。
所以,说与不说影响不了最终结果,不能作为减少张震华作案嫌疑的侧面依据。
“朱贵兰是怎么去世的?”
“车祸啊。”
“你知道肇事者是谁吗?”
“知道,叫李德昌,大晚上喝多了摩托车撞倒了朱老师,哎,酒驾的问题真该严查。”张震华叹气,对朱贵兰的死非常遗憾,“她的阿尔兹海默症还没到很严重的程度。”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和中期还好,晚期因为各种并发症才会显著缩短生命。
没有那次车祸的话,朱贵兰还能多活很久,七八年不成问题,如果治疗的好控制的好,十五年以上都有可能。
“恨他吗?”吴滨问。
张震华没懂:“恨谁?”
吴滨:“李德昌。”
张震华无奈一笑:“意外车祸这也没办法,他又不是故意撞的朱老师,我恨他干什么。”
吴滨:“今天白天你在做什么。”
张震华想了想,回答道:“上午送货,下午闲下来了去超市买菜,之后就一直在家准备晚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