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6:‘挟小韩以令老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56:‘挟小韩以令老韩’ (第2/3页)

刻就能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作品,但至少,我们有能力规模化、专业化地生产内容,先把这个市场的空缺填上。

    这能解决多少人的就业?又能带来多少持续的收益?”

    他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的想法是,咱们北影厂,得带着联盟里的兄弟们,先把京城的电视剧市场吃下一大块来,成为京城台最大的内容供给方。

    这不光是争口气,更是实打实地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把咱们联盟的根基扎得更稳。”

    韩三坪听着,微微点了点头。

    他并不怀疑王盛做事的决心和能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五万借款到如今预计营收两个多亿的“私人订制”业务。这小子的闯劲和运气都堪称逆天,比那个整天嚷嚷着“炸开喜马拉雅山”的牟老板,听起来可靠谱多了。

    牟老板答应给的赞助,到现在都还没见到钱呢!

    韩三坪重新拿起那个三集的剧本大纲晃了晃道:“所以,这个,是一次尝试?”

    “对,是尝试,也是铺垫。”

    王盛进一步解释道:“不仅仅是为了电视剧。厂长,这部剧,我给它定的位是——贺岁剧。”

    “贺岁剧?”

    韩三坪挑眉。

    “对,计划放在年末跨年,或者放在春节播出。港岛那边搞的‘贺岁档’概念,您肯定知道。现在直接用电影去试内地有没有这个档期,条件还不成熟,风险太大。

    但用电视剧来试试水,看看观众反响,摸摸市场的脉搏,成本低,见效快。反响好了,咱们就能顺势研究电影怎么玩转这个档期。”王盛思路清晰地阐述着。

    韩三坪看着手中烟蒂升腾起来的烟雾,沉思起来。

    他想起了去年《红番区》在内地春节前后上映时引发的观影热潮。

    “贺岁档”、“春节档”这几个字背后蕴含的巨大消费潜力,他早有察觉,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契机和项目去尝试。

    王盛这个用电视剧探路的点子,确实巧妙且稳妥。

    “是个法子。”

    韩三坪终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