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九章青雨中学白婷婷(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九章青雨中学白婷婷(二) (第2/3页)

手电筒照了照符号:“这看起来像电路图,又不像。你们看这个三角形,里面有个小圆圈,像是某种装置的标志。” 我蹲在地上,看见地面上有一道浅浅的痕迹,像是被重物拖过的,一直延伸到角落里的旧木箱。

    我们走过去,掀开帆布 —— 里面有三个木箱,都上了锁。林砚拿出螺丝刀,撬开第一个木箱的锁 —— 里面装的全是旧实验报告,纸页已经泛黄,上面写着 “青雨中学化学实验室” 的字样,日期都是 1985 年的。

    “化学实验报告?” 张磊拿起一份报告,念了出来,“‘实验名称:植物色素提取与稳定性研究。实验材料:青雨中学旧楼后梧桐树叶片。实验结果:提取的色素在特定光照下会产生荧光,稳定性较差,需避光保存。’”

    林砚拿起另一份报告,上面的实验名称是 “色素与纸张结合实验”,实验材料还是梧桐树叶片,实验结果写着 “色素可与宣纸结合,形成特殊图案,在紫外线下可见”。“李老师是美术老师,为什么会有化学实验报告?” 我疑惑地问。

    “可能她不是在做美术,是在做实验。” 林砚说,她翻到报告的最后一页,署名是 “李砚秋、周曼君”。“周曼君也参与了!” 我惊讶地说。林砚点了点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周曼君会跟着李老师,她不是好奇,是在帮李老师做实验。”

    我们撬开第二个木箱,里面装的是一些玻璃器皿,烧杯、试管,还有几个密封的玻璃瓶,里面装着暗绿色的液体,看起来像是树叶提取液。第三个木箱里是一卷宣纸,上面画着一些图案,但肉眼看不清楚,只有一片空白。“这就是周曼君笔记里说的‘看不见的画’吧?” 林砚拿起一张宣纸,对着手电筒的光看了看,“用梧桐叶色素画的,在普通光线下看不见,得用紫外线。”

    张磊从包里拿出一个紫外线手电筒 —— 他特意带来的,说是用来检测旧电线的。他按亮手电筒,照在宣纸上 —— 奇迹发生了:宣纸上慢慢显现出一幅画,画的是旧楼后面的梧桐树,和老人说的《青雨秋景》一样,但在树的下面,画着一个小小的地下室入口,入口旁边有一个符号 —— 和墙上的三角形符号一模一样。

    “这就是《青雨秋景》的真正内容!” 林砚激动地说,“李老师把地下室的位置画在了画里,用特殊的色素,只有紫外线才能看见。那个穿黑衣服的男人,就是在找这幅画!”

    就在这时,张磊突然 “哎呀” 一声,手电筒掉在了地上。“怎么了?” 林砚赶紧捡起手电筒。“我刚才好像看见外面有个人影。” 张磊指着地下室的入口,声音有点发颤,“就在洞口,一闪而过。”

    我们赶紧关掉手电筒,躲在木箱后面。外面传来脚步声,慢慢靠近洞口,停在了外面。我们屏住呼吸,听见有人在说话,声音很低,听不清楚,但能分辨出是个男人的声音。过了大概一分钟,脚步声又响了起来,慢慢走远了。

    “他肯定知道我们在这里。” 张磊说,他的脸色有点白,“我们赶紧走吧,这里太危险了。” 林砚点了点头,她把那几份实验报告和一张宣纸放进包里,“这些都是证据,我们得带走。”

    我们从洞口钻出来,把撬下来的砖重新填回去,尽量恢复原样。走出旧楼的时候,夕阳已经落在了教学楼的后面,把旧楼的影子拉得很长。张磊说他再也不来了,太吓人了,我也有点后怕,但林砚却好像更坚定了:“那个男人在找画,我们得比他先找到。画在谁手里,谁就能知道李老师的秘密。”

    回家的路上,我看着林砚手里的宣纸,在普通光线下,它还是一片空白,像什么都没有。但我知道,它里面藏着一个四十年前的秘密,一个关于李老师、周曼君,还有青雨中学的秘密。而我们,已经离这个秘密越来越近了。

    林砚在网上查了一周,终于找到了周曼君的线索 —— 她退学后去了南方,结婚生子,2018 年去世了,她的女儿现在在本市的一家博物馆工作,叫陈曦。我们联系了陈曦,说想了解她母亲当年在青雨中学的事,她很爽快地答应了,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