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卫健委的会议 (第1/3页)
2036 年 10 月的北京,秋老虎还没完全退去,卫健委会议中心的空调却开得足,冷风从天花板的出风口吹下来,卷着林野手里报告的纸角。报告封面 “健康人认知增强临床风险记录” 几个字旁边,还沾着半块没擦干净的咖啡渍 —— 是早上赶过来时,在飞行车后座打翻的速溶咖啡,他顺手用报告角擦了擦,没想到反倒留下了印子。
“…… 基于市场需求,我们主张开放认知增强技术的健康人商用权限!” 台上,硅谷脑科的亚洲区代表正敲着讲台,PPT 上 “抢占全球认知增强市场” 的标题晃得人眼晕,“据我们调研,72% 的高收入人群愿意为‘记忆力提升’付费,这是千亿级赛道,不该被医疗伦理捆住手脚!”
林野手指捏着报告边缘,指节微微发白。他想起三个月前在上海遇到的那个患者,二十多岁的程序员,为了赶项目偷偷用了地下流通的认知增强设备,结果连续一周没睡,最后出现幻觉,说 “脑子里有无数个声音在念代码”。那天患者母亲抓着他的手哭,说 “早知道这样,宁愿他失业也不让他用这东西”,那双手的温度,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发凉。
“捆住手脚?” 林野突然站起来,椅子腿在光滑的地板上划出道刺耳的响,整个会场瞬间安静下来。他把报告摊在讲台上,翻到夹着书签的那页,上面贴着张患者的脑部扫描图,灰白的影像里,认知区有块不规则的阴影,“这是我们上个月刚随访的病例,28 岁健康男性,使用认知增强设备 14 天,出现持续性认知紊乱,现在还在康复中心接受治疗。”
他的声音没刻意拔高,却透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认知增强不是普通消费产品,它直接作用于大脑 —— 健康人用它追求‘效率’,可谁来承担‘认知损伤’的风险?今天开放商用,明天会不会有家长逼着孩子用它提升成绩?医疗技术的底线,不能为了市场说破就破。”
台下传来细碎的议论声,苏晚坐在第三排,手里的笔记本上只写了半行字。她指尖攥着笔,笔杆都快被捏变形了 —— 作为卫健委的参会代表,她得保持中立,可看着林野孤零零站在台上,面对台下硅谷脑科团队的目光,心里还是忍不住发紧。刚才硅谷脑科代表放的数据里,明显把 “健康人使用风险” 那栏的数值压到了最低,她比谁都清楚,林野手里这份临床报告,是他带着团队熬了三个通宵整理的,连每个患者的随访记录都标得清清楚楚。
“林总这是本末倒置!” 硅谷脑科代表脸色沉下来,指着 PPT 上的市场预测图,“医疗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类生活质量,认知增强能帮健康人更高效地工作、学习,这难道不是进步?你们神经纪元无非是怕我们抢占市场,才拿伦理当挡箭牌!”
“进步不是拿人的健康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