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章 怎么个犟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7章 怎么个犟法? (第2/3页)

接着进来了。

    “江书记,”刘志刚的声音不高,在这寂静里却异常清晰,带着谨慎斟酌的意味,“您身边联络员的事……现在怕是真得考虑起来了,千头万绪,总需要人时时搭手照应。”

    “联络员”三个字,在体制内,尤其是在县级层面,是个心照不宣的微妙称谓。

    明文规定县级领导不得配备专职秘书,但纷繁复杂的工作、千头万绪的联络协调、堆积如山的文件材料,没有一位得力的助手,简直是寸步难行。

    于是,“联络员”应运而生,承担着秘书的几乎全部职责,只是换了个合规的外衣。

    大家私下里,依旧习惯性地称之为“领导专职秘书”。

    这几乎是基层运作中一个公开的秘密,一种基于现实的变通。

    江昭宁放下茶杯,目光投向刘志刚。

    他当然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一个贴身的联络员,不仅仅是处理文件、安排行程那么简单。

    他是领导的耳目延伸,是信息的过滤器,是决策的初步加工者,甚至某种程度上,是领导意志传递的第一道桥梁。

    这个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刘志刚将那叠资料轻轻放在江昭宁面前暗沉光洁的桌面上,动作流畅自然,显然已是深思熟虑。

    文件摊开第一页,简洁的照片下方列出人名与岗位。

    林夕的履历夹杂其中,显得不新不旧,照片上的年轻人鼻梁笔挺,目光沉静却有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穿透纸背。

    “我看林夕就不错,细心周到。”江昭宁想了一下道。

    “对,林夕。”刘志刚点头,“小伙子在办公室工作五年了,能力很全面。”

    “做事非常细心,安排工作井井有条,考虑问题也很周到细致。”

    “举个例说,上次省里临时通知的紧急调研接待,时间紧任务重,就是他牵头协调,从路线规划、会场布置到材料准备,每个环节都抠得很细,连备用雨伞的数量、领导可能的口味偏好都考虑进去了,最后完成得很圆满,没出一点纰漏。”

    “确实是个心细如发、办事稳妥的人。”刘志刚的语气里带着对林夕工作能力的认可。

    江昭宁听着,手指又无意识地轻点桌面。

    细心周到,这是联络员的基本素养。

    他“嗯”了一声,示意刘志刚继续说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