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时不我待! (第1/3页)
不过弊与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程序硬伤!
这是硬伤中的硬伤。
干部任命,尤其是重要岗位的党委班子成员,有严格的选拔任用条例。
王海峰尚未经过离任审计,直接晋升调研员,程序上完全绕过常规考察、公示等环节,完全不合规。
这是对组织原则最为直接的挑战。
万一未来审计或后续调查发现他有严重问题需要追究责任。
那么这次破格的人事操作,将成为关柏甚至市委绕不过去的巨大“污点”和追责点,是程序上的“原罪”。
足以让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对手也必然以此作为攻击点,质疑整个行动的正当性,抹黑动机——“是不是为了包庇谁才这么着急忙慌的?”
平衡打破的连锁反应。
此次“特事特办”,会成为其它单位、其它需要“急办”事项的例证。
下次再有类似情况,都可能以此为借口要求绕过程序。
“规矩”一旦开了口子,哪怕只针对于特定情况,其约束力就会被削弱,维护的成本将陡然增高。
这是对关柏精心维护的组织工作秩序的潜在破坏。
政治攻讦的风险也很大,“两步并作一步”的操作手法过于直接,很容易授人以柄。
那些利益受损者或其保护伞,必定会抓住“程序违法”这一点大做文章。
“关柏任人唯亲、搞一言堂”、“江昭宁为了打击异己操弄组织程序”之类的非议很快就会甚嚣尘上,无论有无实据,这种“恶名”一旦沾上,对两人的整体威信都是极大的损害。
反对,坚持程序?
严格遵守组织原则,程序无懈可击,经得起任何审查和质疑。
立于不败之地,无人能挑出程序上的错误。
避免承担“违规操作”的直接责任和后续可能的风险。
维护了组织工作本身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可是那意味着时间窗口的彻底丧失!
如江昭宁所言,等走完所有程序,几个月就过去了。
几个月在东山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