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3/3页)
流民军再来?等着江南的百姓反了?”
大臣们都低下头,没人说话。他们知道,大明已经病入膏肓,没人能救得了。
崇祯看着这些沉默的大臣,突然笑了,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朕明白了……朕这个皇帝,就是个孤家寡人……”
他站起来,走到殿外,望着远处的雪山。雪还在下,像要把整个北京都埋了。他想起了袁崇焕,想起了赵率教,想起了那些战死的士兵和百姓。要是当初他不猜忌袁崇焕,要是他早点赈济流民,要是他不逼江南百姓征粮,大明是不是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可没有要是。
十二月十五,辽东传来消息:皇太极率领九万大军,攻占了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此时为山海关总兵)率领残兵,退到了永平府,向北京求援。
崇祯收到消息,没有惊讶,也没有愤怒。他平静地对王承恩说:“去,把朕的龙袍拿来,再备一匹马。”
王承恩哭着问:“陛下,您要去哪?”
“去煤山。”崇祯的声音很轻,像一片雪花落在地上,“朕想看看,这大明的江山,最后是什么样子。”
王承恩不敢违逆,只能拿来龙袍,帮崇祯穿上。崇祯穿上龙袍,又拿起那道罪己诏,揣在怀里,一步步走出紫禁城。
雪还在下,落在龙袍上,很快就积了一层白。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几只乌鸦在枝头叫着,声音凄厉。崇祯骑着马,王承恩跟在后面,慢慢走向煤山。
到了煤山山顶,崇祯下了马,走到一棵老槐树下。他抬头望着远处的紫禁城,红墙黄瓦在雪地里显得格外刺眼。他想起了登基那天的盛典,想起了文武百官的朝拜,想起了百姓们的欢呼。可现在,紫禁城快丢了,大明快亡了。
“王承恩,”崇祯转过身,看着身边的太监,“你走吧。朕是大明的皇帝,不能逃,可你能逃。找个地方,好好活下去。”
王承恩跪在地上,哭着说:“陛下,奴才不走!奴才跟着陛下,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
崇祯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他从怀里掏出罪己诏,放在树下,然后解下腰间的玉带,系在槐树枝上,又把三尺白绫挂在玉带上。
他最后看了一眼紫禁城,喃喃自语:“祖宗,朕对不起你们……百姓,朕对不起你们……”
然后,他把头伸进白绫里,双脚一蹬,身体悬了起来。
王承恩看着崇祯的尸体,哭得肝肠寸断。他站起来,在崇祯身边的另一棵槐树上,也挂上了一条白绫,然后把头伸了进去。
雪越下越大,很快就把煤山的山顶埋了。老槐树上的两具尸体,像两个孤独的剪影,映在漫天风雪里。
与此同时,山海关的皇太极,正率领九万大军,向北京进发。他骑着马,看着沿途的大明城池,笑得满脸通红:“大明亡了!北京是本汗的了!”
陕西的高迎祥,也收到了崇祯自缢的消息。他率领十万流民军,再次向北京进发,想趁乱攻占北京,登基称帝。
江南的民变百姓,听说崇祯死了,也停止了反抗。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在家里烧香,祈求平安。
十二月二十,皇太极的大军抵达北京城外。他看着空无一人的城门,哈哈大笑:“大明没人了!北京是本汗的了!”
他率领大军,开进北京城里。可刚进城,就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赵率教率领两万辽军,从城外杀了回来!
“皇太极!你这个鞑子!朕杀了你!”赵率教骑着马,挥舞着佩刀,眼睛里布满血丝。他知道崇祯死了,大明亡了,可他不能让皇太极占领北京,不能让大明的江山落在鞑子手里。
“赵率教!你还没死?”皇太极吓了一跳,赶紧下令,“全军迎战!”
两万辽军骑兵,对阵九万后金大军,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可辽军士兵们没有退缩,他们像疯了似的,冲向后金大军。
赵率教挥舞着佩刀,斩杀了无数后金兵。他的胸口箭伤崩裂,鲜血浸透了甲胄,可他还是继续砍杀。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可他要多杀几个鞑子,为崇祯报仇,为大明报仇!
战斗从清晨一直打到黄昏,两万辽军骑兵,只剩下不到一千人。赵率教浑身是伤,手里的佩刀都砍卷了刃。他看着身边的残兵,又看着远处的皇太极,突然笑了。
“兄弟们,咱们为大明尽忠的时候到了!”赵率教大喊着,率领残兵,向皇太极的中军冲去。
后金兵纷纷围上来,长刀齐下。赵率教砍倒了一个后金将领,可自己的后背也被砍中,深可见骨。他踉跄着后退一步,靠在一棵树上,吐了一大口血,然后慢慢倒了下去。
临死前,他看着北京的方向,喃喃自语:“陛下,臣来了……大明,臣守住了……”
皇太极看着赵率教的尸体,叹了口气:“赵率教,你是个英雄。可惜,你生错了时代。”
他率领大军,占领了北京。可他刚坐上紫禁城的龙椅,就收到消息:高迎祥率领十万流民军,抵达北京城外,正在攻打北京的外城。
“高迎祥?”皇太极冷笑一声,“一个流寇,也想跟本汗争天下?传旨,全军迎战!”
后金大军与流民军在北京城外展开激战。流民军虽然人多,但都是乌合之众,根本抵挡不住后金的铁骑。很快,流民军就溃败了,高迎祥被后金兵俘虏,押到了皇太极面前。
“高迎祥,你可知罪?”皇太极坐在龙椅上,看着跪在地上的高迎祥。
高迎祥抬起头,冷笑一声:“朕是大明的皇帝(他在陕西称帝,国号‘大顺’),岂会向你这个鞑子认罪?”
皇太极气得大喊:“来人!把他凌迟处死!”
高迎祥被拖了下去,惨叫声传遍了紫禁城。
皇太极坐在龙椅上,看着空荡荡的大殿,突然觉得有些孤独。他占领了北京,灭了大明,可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守住这片江山。
与此同时,江南的南京城里,明朝的宗室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建立了南明政权。他们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招兵买马,准备收复北京。
辽东的朝鲜,也收到了大明灭亡的消息。朝鲜国王李倧下令,全国哀悼三日,然后派兵驻守边境,防备后金的进攻。
蒙古各部见后金灭了大明,实力强大,纷纷向皇太极臣服,只有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不愿意臣服,率领残部向西逃窜。
皇太极看着天下的局势,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他下令,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正式建立清朝。然后,他派多尔衮率领大军,南下攻打南明政权;派多铎率领大军,西征林丹汗;派阿济格率领大军,清剿陕西、河南的流民军残部。
一场新的战乱,又开始了。
列位看官,崇祯帝煤山自缢,大明灭亡;赵率教战死北京,辽军覆灭;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统一中国的战争。南明政权能不能收复北京?林丹汗能不能抵挡清军的西征?陕西、河南的流民军残部能不能东山再起?
咱们下回分解——且听第十二章“南明残烛:金陵续祚空啼血,江南尽染八旗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