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藏在数据里的欣赏 (第3/3页)
缓缓转过身。他的视线与她迎面撞上,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有什么东西极快地一闪而过——不是审视,不是评估,更像是一种……了然于胸的共鸣,甚至是一丝极其隐晦的欣赏?但那速度太快,快得让林晞几乎以为是光线造成的错觉。
“林总,”他开口,声音平稳如常,却清晰地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他抬手指向白板上那个林晞暗自思考的节点,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讨论天气,“关于这个训练效率的瓶颈点,如果尝试将传统的梯度下降法与最新的元学习算法结合,引入动态学习率调整和模型参数快速初始化机制,或许能在不牺牲模型性能的前提下,显著缩短收敛时间。当然,这只是我基于现有研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他话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随口提出一个可能性。然而,这番话落在林晞耳中,却如同平地惊雷!
这个思路的核心要点,与她凌晨时分在草稿纸上反复推演、尚未成型的构想,惊人地吻合!甚至他提到的具体方法,都比她模糊的想法更清晰、更具可操作性。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英雄所见略同”的范畴。这更像是一种思维层面的同频共振,或者说,是一种可怕的心有灵犀。难道他在技术上的造诣和前瞻性,已经深厚到能一眼看穿她思维的脉络,甚至做出精准预测的地步?
这场尽调的性质,在林晞心中再一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一场冰冷的商业审查,更像是一场由顾深屿主导的高水平智力对话。他看似冷静地设下关卡、提出问题,却又总能在关键时刻,精准地点在思维的最前沿,或点拨,或印证,让她无法忽视他那强大而无处不在的影响力,以及那种难以言喻的、被深刻理解的震撼。
林晞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面上维持着得体的冷静,点了点头:“感谢顾总的建议,这个思路非常具有启发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方向,我们会认真研究和验证。”她感觉到顾深屿的目光在她脸上多停留了两秒,似乎想捕捉她更细微的情绪波动,但她凭借强大的自制力掩饰得很好。
会议继续进行,但林晞的心思已经无法完全集中。她时不时会用眼角的余光瞥向那个气定神闲的男人。她意识到,顾深屿的“欣赏”,或许比他的“苛刻”更难应对。因为它直击内心,容易让人产生知己之感,从而放松警惕。他布下这个局,抛出橄榄枝,又展现出如此深厚的技术理解和共鸣,他最终想从她这里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