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北电传统不能丢 (第1/3页)
推开出租屋的大门,看到屋内的陈设,沈良的眼里露出几分追忆之色。
这是一个二居室。
千禧年左右的出租屋装修都异常简单,没有吊顶,没有无主灯设计,墙上只刷了一层腻子。
地面也没有地板、瓷砖,只是水泥地面。
客餐厅的天花板上挂着两台老式吊扇。
一台挂在餐厅顶上,下面是一张原木色的小方桌。
餐桌右边的那面墙上,挂着不少照片,都是他和程好的各种合照。
另外一台吊扇挂在客厅,下方是房东配的木质沙发、茶几,沙发对面放的是一台32英寸康佳彩电。
机柜下面有一台三合一DVD机。
电视两侧摆着一大堆影碟,中、日、法、英、德等国家的优秀影片都在那。
碟片一部分是正版,一部分是盗版。
凡是国内正式发行过的电影,他买的都是正版。
那些没有发行的,全是盗版。
DVD和电视机是沈良自己买的,对于摄影系学生而言,影碟、电视、DVD机,那是必不可少的拉片三件套。
所谓拉片,就是反复观看电影,分析每个镜头的内容、调度、构图、景别、运镜、机位等等内容。
学!
学无止境!
电视机柜右边靠近阳台的位置放着一些画板、画架、颜料、画笔、调色盘、笔筒、画纸等美术用品。
是的。
沈良最早是一个美术生,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的美术,算是童子功。
一开始,他准备报的学校是央美、国美。
来了燕京之后,艺考培训老师建议他转去学摄影。
因为他在构图、光影方面的天赋比较好,特别是构图,这是他后世能吃上饭的绝活。
而在色彩方面,他的天赋稍微差一点。
虽然硬考也能考上,但发展前景多半不如摄影。
他这个人听劝。
后来,他就转了专业,专攻北电摄影系。
他之前虽说没学过摄影,但在色彩、光影、构图方面,美术和摄影存在共通的地方。
就这样,他考进了北电王牌专业摄影系。
是摄影系,不是后世因为一起性Q案闹得沸沸扬扬的摄影学院。
摄影系和乌烟瘴气的摄影学院不是一回事,简而言之,摄影学院学的是图片摄影,摄影系是电影摄影,没那些狗屁倒灶的事。
北电正统在摄影系!
宁皓如果上的是北电摄影系,《疯狂的石头》的上映时间大概会更早一点。
毕竟,一个学图片摄影的人跨行去拍电影,怎么看都不靠谱,而且摄院的影视资源也不如摄影系。
不过,总有超出常规的天才。
宁皓就是其中之一。
《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成了内地喜剧片里程碑式的作品。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但沈良并没有薅宁皓羊毛的想法。
任何人都无法对抗时代的大势,沈良经过二十多年的拷打,文艺片、商业片在他这里都一样。
准确来说,商业片还要更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