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章 载誉归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章 载誉归来 (第1/3页)

    首都国际机场。

    拉着行李箱的沈良还没走出通道就远远地看到几个熟人,程好、潘子、杜劫、陶坤、武明、周奕围、林嘉川等人都来了。

    不仅人来了,他们还举着横幅。

    【恭喜沈良导演斩获短片金棕榈】

    瞧见那个横幅,沈良有一种‘社死’的感觉。

    因为旁边还有记者。

    不用凑近,他都知道是哪几家媒体。

    三家正经媒体是BTV、燕京青年报、燕京晚报,还有中华网、新琅网两家没那么‘正经’的媒体。

    这些媒体都是学校的安排。

    不然的话,他们哪知道沈良什么时候回来?

    “沈导,你好。”

    一个手持BTV台标话筒的女记者迎面走了过来。

    “我是BTV的记者春妮,首先,恭喜你拿到华语电影的第一座短片金棕榈,能问一问,你当时的获奖感受吗?”

    “很激动。”

    沈良对着镜头露出一个标准的笑容。

    “特别感谢北电的老师们,没有他们四年的悉心指导,肯定没有这座奖杯。”

    既然是学校的安排,采访内容当然提前对过账。

    BTV的采访也很公事公办,很官方,没有什么特别劲爆的提问。

    这跟当下的生态也有关系。

    2001年,国内电视台几乎没有娱乐记者,报纸版面也没多少娱乐版块。

    在大多数报社,娱乐新闻都被归在‘文化新闻部’。

    全国上下专门从事娱乐新闻采编的记者,总数不超过百人。

    当然。

    这个百人指的是有‘记者证’的记者,在新闻机构内部,大多数正规记者都不太愿意从事娱记工作。

    后世的狗仔之王卓威能够异军突起,一部分原因是敢想,敢干,能吃苦,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占据了娱乐新闻的空白生态。

    大部分有证的正经记者,都干不出跟踪偷拍的事。

    因为港台、欧美那边把娱记叫成狗仔。

    记者这身份,多光鲜,多体面。

    他们是无冕之王!

    他们是社会监督者!

    什么娱记?狗仔?

    一听就掉价,爱干谁干!

    BTV采访完,燕京青年报、燕京晚报两家媒体先后上前拍照,然后他们跟着沈良一行人一起回了北电。

    他们是纸媒,不需要录像,在哪采访都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