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添将 (第2/3页)
本。
他的性格比邹永根稍显活络,介绍时,他也能顺上几句。
他祖籍九江,抗战时期逃难到南昌。曾在一家为国民党修械所服务的小型机械加工铺做过多年钳工和装配工,不仅会操作车床铣床,更精通刮研、调试和总装。
他的手艺是真正的“慢工出细活”,特别擅长修复设备的几何精度和装配精密部件。
南昌解放后,那家铺子关了门,他因为有在旧政权相关单位工作过的短暂经历,一度有些顾虑,找工作小心翼翼。
经工业局的同志反复审查后,认为他属于单纯的技术工人,历史清白,且其装配技术正是新建工厂急需的,于是将他动员分配到了“前进厂”。
了解了这些情况,陈晓克心里是极为高兴。
这是给他们送来了两位“宝贝”——一位精于“热加工”,一位精于“冷加工”。这正是目前工厂技术链条上最急需弥补的环节。
“邹师傅,魏师傅,欢迎你们!我们厂条件简陋,正需要你们这样的老师傅来撑场面啊!”陈晓克诚恳地说道。
邹永根搓着大手,有些局促地笑了笑:“陈经理,刘师傅,俺…我就是个打铁的,干活还行,以后有啥粗活重活,尽管吩咐。”
魏长水则推了推眼镜,说话更条理些:“陈经理,刘师傅,过奖了。我们就是干技术的,厂里有什么活儿,我们一定尽力。”
刘金生师傅是行家,一搭眼就知道这两位是同道中人,而且是能顶大用的那种,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好啊!太好了!这下咱们厂可算兵强马壮了!老邹,老魏,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一起把这摊子撑起来!”
这两位经验丰富、技术互补的老师傅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前进机械修理厂”的技术底蕴,也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繁重生产任务和更复杂的技术挑战,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陈晓克看着他们,心中对未来的信心又增添了几分。
有了三位老师傅,再加上新增的学徒工,前进厂就能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