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新衣 (第2/3页)
陈晓克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工人们说说笑笑离去的背影,忽然对罗文昌说:“老罗,你说要是全中国的工人,都能天天吃上肉,季季穿上新衣,该有多好。”
罗文昌正在整理服装订单,闻言抬起头来。晚霞透过窗棂,在这个年轻经理身上镀了一层金边。
他忽然觉得,这个总说“工厂是大家的”的东家,或许真的在想着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
前进厂似乎已经进入了正轨,车间里机加工的声音一直都没有停下来,政府调拨的物料数量越来越多。
废弃的物料也堆满了小半个院子。
现在就赶紧期盼着冲天炉能够赶紧投产,既能消化这些废弃的物料,还能给工厂提供好的铸铁。
只是连日来的阴雨终于停歇,天空放晴,但厂院里的泥泞仍未干透。
今天,全厂的气氛却与这潮湿清冷的环境截然不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焦躁与期待的灼热感。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院子角落那座新砌筑而成的、敦实粗壮的冲天炉上。
炉体用耐火砖和耐火泥砌成,外面箍着几道加固的铁箍,像一个沉默的巨人披挂着简陋的甲胄。
炉顶的加料口敞开着,炉前的出铁槽和出渣槽像伸出的臂膀,用耐火材料精心塑形并烘干。
鼓风机嗡嗡作响,一根粗大的风管连接着炉膛下部的风口。
邹永根师傅站在炉前,黝黑的脸膛比平日更显凝重。
他穿着那身洗得发白、溅满了泥点和耐火泥的旧工装,脖子上搭着一条灰乎乎的毛巾。
新衣服他可舍不得在干这活儿时穿。
几个学徒工肃立在他身后,眼神里既有紧张,也有抑制不住的兴奋。
陈晓克、刘金生、魏长水以及罗文昌都站在稍远一些的安全区域,屏息凝神地看着。
这是工厂迈向自主生产的关键一步,成败在此一举。
“开始上料!”邹师傅声音低沉地发出指令,打破了寂静。
学徒们立刻行动起来,按照邹师傅反复交代的“底焦—铁料—层焦—熔剂”的顺序,开始通过加料口向炉内分层投料。
最先投入的是大块的焦炭,作为底焦,它们是炉温的基础。接着,工人们用铁锹将分类好的生铁锭、废钢、回炉料按照计算好的比例投入。
每铺一层金属料,就再加一层焦炭和少量的石灰石,石灰石是熔剂,用于造渣。
炉料在炉内逐渐堆积,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邹师傅紧盯着加料口,不时用手比划着,控制着每一层的厚度和均匀度。
“停!底焦够了!”
“铁料,铺平!”
“层焦跟上!石灰石撒匀称!”
他的指令简洁而精准。
整个上料过程,像是一场庄严的仪式。
学徒们也都非常安静,只是看着握着工具有些发白的手,知道他们现在非常紧张。
所有炉料加注完毕,加料口被沉重的盖板封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