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 学铸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章 学铸铁 (第1/3页)

    球墨铸铁,在中国俗称“球铁”或“稀土镁球墨铸铁”。

    它与普通灰铸铁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部的石墨形态。

    普通的灰铸铁,内部石墨呈片状。如同内部充满了无数微小的裂纹,严重割裂了金属基体,导致材料脆性大、强度低、几乎没有韧性。

    球墨铸铁通过在铁水中加入球化剂,使石墨生长为球状。

    球状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降到最低,应力集中效应大大减小,从而使铸铁的机械性能发生质的飞跃,其强度、塑性和韧性远高于灰铸铁,某些性能指标甚至接近或超过普通碳钢。

    这就是陈晓克要发展的铸铁。

    球墨铸铁于1947年在英国被发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前沿的金属材料技术之一。

    中国在1950年代即开始实验室研究,并很快取得突破。中国科学家创造性地利用本国丰富的稀土资源,研制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稀土镁球化剂,解决了当时纯镁球化工艺复杂、成本高、不安全的难题。

    只是现在国家还没有真正的拿出来研究成果。

    在1950年代初,球墨铸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属于高度机密,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技术。

    只有极少数国家重点企业和研究所掌握核心技术和进行小批量试生产。

    使用球墨铸铁对于百废待兴、钢铁工业极其薄弱、又面临西方封锁的新中国来说,球墨铸铁的出现具有战略级的意义。

    历史上中国“以铁代钢”,突破钢材短缺的卡脖子困境,这是最核心的意义。

    中国当时极度缺乏轧制大型钢材的重型轧机和生产优质钢的平炉、电炉。球墨铸铁的出现,意味着可以用铸造这种相对简单、成本低廉的工艺,生产出性能堪比锻钢的零件。

    例如,原本需要昂贵锻钢制造的柴油机曲轴、重型机床的传动轴、大型齿轮、汽车后桥等,现在可以用球墨铸铁铸造出来!这为国家节省了宝贵的外汇和战略物资。

    而且球墨铸铁还可以“以铸代锻”,简化制造工艺。

    锻造需要大型锻压设备,投资巨大、工艺复杂。

    而铸造相对容易实现。球墨铸铁使得许多形状复杂、承受交变载荷的关键零件,可以通过一次浇注成型,大大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制造成本。

    后来中国用稀土替代镁作为球化剂,这充分发挥了中国的优势,要知道中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

    利用稀土镁球化剂,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技术路线,形成了中国特色,将资源劣势转化为技术优势。

    球墨铸铁发明后,立即被应用于最急需的领域——军工,特别是坦克、火炮零件上,还用在了拖拉机曲轴、齿轮、柴油机、压缩机曲轴、火车配件等,为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和国防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球墨铸铁的配方是高度机密,可对于陈晓克来说,现代社会球墨铸铁已经是相对落后的技术,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前进厂完全可以使用这台冲天炉进行球墨铸铁的生产,所需的一些球化剂,陈晓克也能从现代携带过来。

    接下来不过就是反复的试验而已。

    而且这样的技术并不是超越世界,还是在推广中,陈晓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