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章 500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6章 500台 (第3/3页)

往前冲,协调资源、说服厂家、申请拨款的事,我这个工业局长,就是磕破头也要给你们办下来!”

    一场以“前进机械修理厂”为技术核心,以全市工业协作网为骨架,以完成省委五百台任务为目标的产能攻坚战,在荣誉和压力的双重驱动下,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

    省委下达的五百台锅驼机的任务,像一座大山压在工业局党委每个人的心头。

    沈局长主持的会议开得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同志们,省委的决心很大,这是政治任务,更是保丰收的战斗,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产计划科的科长摊开双手,“我们现在最大的瓶颈,不是人手,不是技术,是材料!是设备!”

    “算笔粗账:一台锅驼机连锅炉带水泵,毛重接近三吨,净用生铁铸件也得一吨多!五百台,就要六百吨以上合格的铸造生铁!还有相应的焦炭、铜料、钢材…咱们NC市全年的计划指标,砸锅卖铁也不够!”

    “还有,”设备科的同志补充道,“要扩大产能,民生厂、通用厂就得添设备!大型冲天炉、龙门刨、落地车床、镗床…这些咱们江西自己解决不了,都得指望从上海、武汉甚至东北调拨!”

    沈局长掐灭烟头,斩钉截铁:“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能等,我亲自带队,出去跑!家里的事,老李你坐镇,协调现有物资,保证现有生产线不能停!”

    一场跨越数省的“求援之旅”就此展开。

    第一站:武汉,华中钢铁公司。

    沈局长带着供应科的骨干,挤在闷热的小火轮里,一路颠簸抵达武汉。

    此时的华钢,自身也正处于恢复和扩建期,任务极其繁重。

    在充满金属粉尘和焦炭味的厂区办公室里,华钢的销售科长看着江西的介绍信和需求清单,面露难色。

    “沈局长,你们的困难我们理解,支援农业是大事。但是…”他推了推眼镜,“我们现在的生铁数量太少,首先是保证自身钢材的生产,这是保铁道兵修铁路的钢轨,其次是保几个重点机械厂的军工订单…你们这六百吨铸造生铁,量不大,但挤占的是计划外指标,难啊!”

    现在华中钢铁公司的生铁钢材产量都不多,年产不过万吨。

    但在长江沿线却已经算是大厂了。

    沈局长早已料到会碰壁,他不急不躁,开始“磨”功夫。

    他不再谈指标,而是讲起了江西老俵们如何眼巴巴等着抽水机救禾苗,讲起了锅驼机如何一机多用既能抽水又能带动碾米机解放劳动力,甚至讲起了这如何间接支援了朝鲜前线的粮食供应…

    他连着三天“泡”在华钢的办公室,找科长、找处长,甚至“偶遇”了一位分管生产的副经理。

    最终,或许是这份为农业的诚心打动了人,或许是JX省委事先的发文起了作用,华钢最终咬牙从极其紧张的计划外库存和零星产量中,挤出了五百吨Z18铸造生铁。

    “沈局长,这可是我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每一吨都得用在刀刃上!”签约时,华钢的同志郑重叮嘱。

    沈局长紧紧握着对方的手,连声道谢。他知道,这五百吨生铁,是五百台锅驼机的“骨血”。

    第二站:上海,中国精密机械工业的摇篮。

    比起武汉,上海的挑战更加“精致”却同样艰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