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被退稿了?? (第1/3页)
九月。
等周旭的稿子到达《人民文学》时,编辑部收到稿子的是周明,他拿着稿子进了杂志社。
喊了一声:“崔道义,你的稿子来了!”
听到这里,崔道义抬起头来:“什么稿子?”
“上次写《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周明捏着这么厚一沓纸的,寻思着这作家花三个月写的直接成了一本长篇作品?
那这个效率确实很不错的,大多作家三四个月事件鼓捣出来一篇中篇都算是不错了。
崔道义听到这里,眼睛跟着亮了亮,他等了这么久,当然就是在等周旭的新,他立马说道:“那我得先睹为快了!”
“……”周明递给他:“啧!这么多,似乎都是军事!得分两期吧?”
崔道义说道:“质量要是好,直接全部腾下来刊登他的呗?”
“……”周明沉默了一会儿,他点点头。
崔道义拿起来稿子看起来。
书名叫做:《潜伏》!
“写的是谍战?”
崔道义想起来这几天看的那部新的电影,《保密局的枪声》,也是关于谍战的,当然谍战其实很早就有了,只是属于比较小众的书籍。
但是谍战天生就适合写。
用网文的思路来解释,危机感就是一直在被暴露和怀疑的危险之下,爽点就是男主一次次的博弈化险为夷……
而谍战的危机感覆盖全篇章的,所以谍战天生适合写。
“啧!”崔道义看这篇,就觉得节奏紧锣密鼓,男主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解决了麻烦。
这写得是很爽的。
崔道义一股脑的看完了。
但是……
崔道义还是觉得有点不对,他对于这篇产生了一个小小的疑问……
他犹豫不决:“周明同志,你能看看这篇吗?我拿捏不定?”
周明回头看了崔道义一眼,好奇问道:“我看你看了一天了呀?”
这话确实没错,崔道义从早上接到稿子后就一直在看这篇。
三四十万字,他看到晚上才放手,按照道理,这种质量应该很优秀,为什么崔道义对这篇这么犹豫呢?
崔道义道出实话:“这篇写得很好,情绪足,作品质量也够……就是不够……”
“不够文学?”
前面说过了军事的通病就是文学性的缺乏,诚然,周旭写得再过于优秀的作品,都无法做到弥补这一点。
“嗯!前面《高山下的花环》写得很好,因为那篇也比较蕴含哲理,它对于军队内部体系的剖析很好,一个至深的话题,关于优待特权的问题!!
这不仅仅写了故事,又深耕写了人性……一个人从贪生怕死到有血肉的转变,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但是投稿来的《潜伏》,很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什么非常值得分析的地方……如果一个期刊都发表这种,我觉得不太好。”
崔道义说得很委婉了。
他以为周旭会写一篇《高山下的花环》出来,但是没想到周旭写了一篇《长津湖》,虽然这篇写得比起来《长津湖》好一点。
但是从文学性上面来说,两篇差不多的。
崔道义或者《人民文学》想要的是《高山下的花环》,这种通俗性极佳的军事一抓一大把,不用特意约稿的……
当然这种古板老套的心理,和崔道义以及《人民文学》这个杂志社的背景有关系。
如果类比一下,可以说《人民文学》是文学界的博物馆里的青铜器!
它注定不平凡,而且是权威这两个字的代表!毕竟挂着‘人民’,还是官方的东西,天然比起来其他的杂志社高一头。
《人民文学》自创刊起发表了无数的优秀文艺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影响力,随之而来的是它这政治色彩、文学审美古板的老毛病!
崔道义于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同年,他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人民文学》的编辑生涯。
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