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东山谢氏(义父们月票!!) (第1/3页)
此时武汉。
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您好是胜利文工团吗?”
“是的。”
“我是上影厂的厂长许桑楚!我想问问周旭同志在你们胜利文工团吗?”许桑楚问道。
其实年初的时候,八一电影制片厂计划将《高山下的花环》改编成电影,但因描写了社会和军队内部的不正之风以及老区群众的贫困生活,几次审稿都没通过。
所以这篇发表了这么久,八一厂那边最应该改编军事的电影厂没行动。其他电影厂就行动起来……
“周旭同志不在,他现在去南京上学了,你有什么事情和我们说吧?”
许桑楚道了句歉,最后给谢晋打了电话过去:“老谢你正好在南京出差,听说周旭同志在南京,你去了解一下《高山下的花环》的版权问题!”
谢晋听到这里,最后点头说道:“我明白了。”
…………
收拾了一下自己,周旭走出了学校。
到了外面就坐车。
JS省话剧院在南京小火瓦巷 20号,距离这边也有快二十公里的距离了。
坐车的话,需要快一个小时了。
乘公交车当然更加的慢。
他路过了浦口火车站,这里是津浦铁路的终点,具有英格兰建筑风格的站房大楼、月台和长廊。周边有煤港、轮渡、驳运等,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仔细看很有那种民国的味道。
啧?好像这里以前真的是首都来着,汪大汉奸把这里的名声都搞臭了,老蒋把人家坟炸了。
到了小火瓦巷,这里是老旧居民区,有一些老旧的居民楼、小巷子,巷子里有卖早点、小吃的摊贩,还有一些自行车修理铺等。
到了地点。
周旭直接去了话剧院。
刚走到剧场门口,就见姚芳华已经画好了妆,正隔着人群朝周旭轻轻招手。
她身上穿的戏服衬得身段格外利落,民国风格的妆容精致又贴合角色,眼尾微微上挑的桃花眼,眼尾用胭脂晕开一点淡红,衬得那双眼睛亮得像含着光,连鬓边别着的素色绢花,都透着股角色里的温婉劲儿。
如果非说的话,周旭觉得姚芳华应该是他遇到的最好看的人。
当然陶慧敏没长开,刘晓莉呢现在比较局气,刘晓莉巅峰得到达生孩子后!呸。
“您来了?还以为您不会来呢!”姚芳华抿着嘴唇说道。
“白送的票怎么可能不来看戏呢!”
现在没有什么娱乐方式,话剧、京剧之类的艺术其实很受欢迎的,人艺、上海人艺、江苏话剧院……反正这些大剧团都能活下去。
还有的小剧团去走穴一躺能赚几千块。
“我带您进去吧!”姚芳华招招手,等着周旭走到了自己身边才动。
“这场戏是你演的?”周旭看着她的穿着打扮,特像民国小姐。
“当然呢,我好歹学了十年呢!正在成为台柱子的途中,您未来也能多瞧瞧我的戏。”
周旭立马说道:“不要叫‘您’,说得很见外呀。”
“好嘞,那我叫你周旭可以吗?”姚芳华这一步直接从老师、同志跨越到了叫名字了呀,周旭慢慢点头。
“我感觉我们已经算是朋友了,能问您一个隐私一点的问题吗?”姚芳华走到一半突然看过来。
“你问吧?”
“你家几个孩子?”
“……嘶?”不按套路出牌吗?现在不应该问自己有没有对象吗?
“我是独生子!”
“哦!独生子挺少的,看来你家里对你挺好的吧?”姚芳华摸摸下巴。
“嗯。”周旭点点头。
两人进了大厅,姚芳华给的是内部票,在二楼。
周旭直接去了二楼。
从二楼可以直接俯视戏台,姚芳华又和他多嘴说了几句:“周旭,我在里面饰演的是《家》的表姐。”
很快,大幕开始。
江苏话剧院 1954年上演了话剧《家》,改编自巴金同名,核心讲述了民国时期封建大家庭“高家”的衰落,以及青年一代在礼教束缚下的抗争与觉醒。
剧本则是大师曹禺写的。
故事以高家三兄弟的命运为线索展开:
大哥觉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