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东山谢氏(义父们月票!!) (第3/3页)
两人还在聊天,她一只手捏着手心,另外一只手这么背着,她是演员,走路起来很有节奏和韵律感。
慢悠悠到了门口,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
“你是哪里来的?听着像是四川的?”
周旭说到;“我是恩施的。”
“也对,几百年前也是四川的。”
以前恩施、重庆……这些都曾属于四川,后来被划分出去了。
“真好,你们那边有女儿会?什么样子?”
“下次有机会带你去看看。”
“……”
走到门口,两人见到一个老头子站着,他左看看右看看很有活力的样子。
刚刚见到过的王馥荔从他眼前走了过来。
两人因为《天云山传奇》的事情正在对话。
周旭一眼认出来了,此人是谢晋!!!
说实话,周旭是谢晋的影迷。了解他的一生之后,周旭都佩服他。
谢晋的人生比他的戏还要刻骨、“伤痕”。
六十年代,他下乡,那时候父亲就自杀了,人生最黑暗的时期,他走了过来,
等着后面他膝下有了三子一女,却又突发噩耗,三个孩子都有智力障碍,老三老四最为严重,生活无法自理。
疾病带走老三时,他六十多岁,疾病带走大儿子时候,他八十多岁。
而大儿子是他四个孩子里面唯一一个智力正常的,从小留学美国,学成归来,拿起导筒,继承衣钵。
本来唯一的寄托,突然陨落。
白发送黑发。
你说说,世界是奇怪的。
喜欢创作喜剧的憨豆其实有抑郁症,写下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是自杀的……
饱经风霜的谢晋,他一生拍的电影却都饱含着人性的“真善美”,带有“人道主义追求”。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当中描述:“谢晋是“东山谢氏”的后人,却从不张扬,也不为自己祖上的赫赫功绩而骄傲自满,体现了他不慕功利的高尚品格。”
此外,余秋雨还为谢晋撰写了墓志铭,短短 56字浓缩了谢晋光辉璀璨的人生。
很多人说余秋雨人品不行,就算是这样,他都如此夸耀谢晋,你可见谢晋此人到底多有魅力。
“好了。周旭我到了,车站在我们剧院门口,待会十分钟后应该还有一趟车!”姚芳华站在门口,眨眨眼睛和周旭说话。
听到这话,谢晋转眼瞧了过来。
他看了一眼姚芳华,呆了一会儿,觉得这姑娘真是一个苗子,很快转眼见到了周旭,他问道:“周旭?你是周旭同志?”
谢晋从怀中拿出来一张照片,对比着周旭的脸,很快有点点头:“好像你真的是周旭同志?”
周旭:“……”
说得好像我是假的一样的?
“我就是周旭。”
“《高山下的花环》是你写得?”谢晋立马走过来,伸出来一只手!
周旭和谢晋握手:“是我写得。”
谢晋一脸的惊喜,他立马用力挥挥握着的手:“果真是你呀!周旭同志,其实我很早就想要找你合作了,来南京也是因为听到有人说,你在南京。”
“找我合作?”
谢晋看了一眼王馥荔说道:“那个,小王你先回去吧,我和周旭同志谈谈事情……”
王馥荔点点头离开了。
周旭也只好回头说道:“那……姚同志,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和谢晋导演聊事情去了。”
姚芳华点点头。
“对了,下次我请你回来吧?你有时间吧?”
“你问的是有约吗?没有其他人哦!”姚芳华摇头。
嗯。
周旭摸着下巴,哎?这意思是她没对象吧?呸。
他转头看向了谢晋:“走吧,谢晋导演我们这边聊。”
谢晋带着周旭一边散步一边走,谢晋的脸是方的,显然不是周旭编排他,真的是方的!!
他继续说道:“我们厂长和我打电话说,《高山下的花环》八一厂审核了好几次都没通过,所以我们上影厂的文学部想要找你拿下来《高山下的花环》的版权。”
——
南京真好,不想待武汉了,等我火了搬去南京。
对了求月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