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致命危机,阿里绝杀唯品会! (第2/3页)
挠未来云计算的发展,无法阻挠唯品会做大。”
“而我们的真正对手,还是唯品会,是优团网,是微信支付,是未来科技!”
“只要把未来科技搞臭了,把唯品会搞黄了,那才是上策。”
“你们放着唯品会不去针对,反而在这里拿着王健说事,不是舍本逐末了吗?”
赵德宇眼睛一亮:“对啊,是我搞错了关键敌人。”
“王健只是个次要对手,唯品会才是主要目标。只是现在唯品会如日中天,发展的越来越好。”
“尤其是这段时间,未来科技宣布五十亿做云计算,又让唯品会彻底火了一把。”
“以至于消费者都认为未来科技比阿里更牛,认为唯品会比淘宝更强。”
“都开始放弃淘宝,转向唯品会购物。”
“开始放弃支付宝,转向微信支付!”
“这导致淘宝和支付宝的增速都放缓了,而唯品会和微信支付则是高歌猛进。”
“甚至有机构预测,现在唯品会的单日成交额,已经到了3亿!”
“什么?三亿!”
“怪不得淘宝商城只剩下700万成交额了,连淘宝网的成交额也不到4亿了。”
“该死,唯品会增长的成交额,都是从淘宝和淘宝商城抢的!”
“必须爆锤唯品会,否则不仅淘宝商城要凉,淘宝网都得凉。”
“可问题是,我们怎么锤!”
瞬间,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下来。
这个问题困扰众人很久了,都想不到合适的办法,正面锤爆唯品会!
“想,必须想出策略,干死唯品会!”
杰克马厉声喝道,回声响彻整个阿里总部。
但也只是极度不甘的无能叫嚣。
与阿里的憋屈不同,自从未来科技官宣云计算之后,未来科技似乎彻底有了对标BAT的势头!
原本不承认未来科技是BTAW四巨头的企业,都开始逐步承认未来科技的确有比肩BAT的资本。
尤其是金融危机期间,鹅厂股价腰斩,百度市值只剩三四成,阿里巴巴只剩两成!
让未来科技有了对标BAT的资格。
这直接导致各项业务的谈判,都变得更加顺利。
原本还在犹豫的,都主动接受了更低的价格。
以至于随后几天,捷报频传。
2月11号,未来科技8000万人民币全资收购五千万月活的天天动听!
2月12号,3亿人民币全资收购六千万月活的PPS!
20号1亿全资收购收购Discuz!
妥妥的高歌猛进!
17号,王君山来到万网大厦。
“董事长,您来了。”王健笑道。
“怎么样?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没什么其他需要,资金,人力,物力,集团都给提供了。”
王健笑道:“目前,研发团队基本打造起来,接下来逐步磨合,开始云计算的研发了!”
当下的未来云计算,王君山是名义上的总裁,王健是名义上担任未来云游戏的高级顾问。
但实际上,王君山将整个未来云计算业务,全权交给王健负责。
而王健也没让王君山失望。
仅仅一周,不仅整合了万网抽调的研发团队,还将自己带来的五十多人全部编入研发团队。
包括唐静荷新招的人,都被安排进去,人尽其用。
而万网的首席研发总监李英桥,如今担任未来云计算的首席研发总监。
是未来云计算的二号人物,也成了王健的左膀右臂。
并未出现争权夺势的问题,这让王君山心情不错。
如果换了其他人挂帅,李英桥肯定不服。
但王健可是微软亚研院副院长,实力资历都无可置疑,李英桥都佩服不已。
更主要的,让李英桥搞云计算,他也搞不来。
而王健可以。
有王健挂帅,未来云计算可以进展神速,李英桥也能发展的更好。
“董事长,如果真要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高端人才还不够。”
王健话锋一转:“云计算需要的不是普通架构师,而是顶尖架构师,甚至研发专家。像是李英桥这个级数的,越多越好。但眼下的未来云计算,明显不够。我打算再从微软那边,挖一些人过来。都是我的老部下,实力没说的,都是李英桥级别。但预算可能会超标……”
王君山摆了摆手:“这都是小事,你看着处理就是。只要是人才,钱不是问题,尽管挖!”
能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挖人,那也是一种能耐。
唐静荷也尝试过,但效率很一般,一周才挖了两个。
但王健出手,仅仅三天,就挖来了三十七人!
这让王君山都很是服气。
只能说大牛就是大牛,号召力不是一般的恐怖。
就像前世的梁老,入职中芯国际,带来了上百号顶级工程师。
王健也是如此。
入职时带来了50多人,如今又挖来三十七人,也差不多上百了。
更主要的,这些人的实力,每一个都是李英桥级别的!
这让李英桥都压力山大。
不过王君山就心情大好了。
直接将未来科技帝都总部,搬到了万网大厦。
整个万网大厦,地下两层数据中心,地上十层写字楼。
按照2009年帝都比较密的员工布局,最多可以容纳5000多人。
没办法,帝都的写字楼很贵,必须多安排人。
而万网原本只有一千八百多人,再加上王健博士带来的一百来人,总共不到两千人,只需要四层足够了。
剩下的六层写字楼,万网对外招租。
可大环境不好,去年上半年只租出去了五层,租给家五家小公司,空置一层。
整个万网大厦,空置率10%,还算是比较健康。
本以为下半年能再租出去一层,却不想金融危机爆发了!
空置的1层没租出去不说,租出的5层也倒闭了一家企业,拖欠租金。
还有一家虽然没倒闭,但也入不敷出,要搬到租金更低的郊区,也退租了。
没办法,三环位置的租金,太贵了。
经济好的时候,咬咬牙还能坚持。
如今金融危机,实在是支撑不住。
至此,六层外租写字楼,只剩下三家企业还在坚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