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龙旗坠落 (第2/3页)
魁梧、面目阴鸷的清军大将,正是摄政王多尔衮!
“满洲的巴图鲁们!”多尔衮举起了手中的长刀,声音在面甲后显得沉闷而充满杀意,“身后就是皇宫!就是皇上!为了大清!杀——”
“杀!!!”
数百重装铁骑发出了野兽般的咆哮,开始了最后的、绝望的冲锋!他们放弃了弓箭,端起了长长的骑矛,如同钢铁洪流,径直撞入了刚刚涌入城门的华夏军步兵阵列之中!
刹那间,人仰马翻!
华夏军士兵手中的燧发火铳,在如此近的距离面对高速冲来的重甲骑兵,显得力不从心。铅弹打在厚重的铠甲上,往往只能溅起一溜火星,难以造成致命伤害。而骑兵们沉重的骑矛和马刀,却能轻易地将步兵连人带甲撕碎!
城门洞附近,瞬间化为了血肉磨坊。华夏军士兵被撞飞、被踩踏、被长矛洞穿……阵型几乎一瞬间就被撕裂!
“结阵!长矛手顶上去!火铳手瞄准马腿和面甲缝隙打!”关键时刻,赞画陈默的声音在混乱中响起。他不知何时也冲进了城内,站在一处残垣断壁后,声嘶力竭地指挥着。
他的冷静起到了一定作用。残余的华夏军士兵迅速靠拢,长矛手咬着牙组成枪阵,试图抵挡骑兵的冲击,火铳手则拼命装填,朝着奔腾的战马腿部射击。
但重骑的冲击力实在太强了!枪阵不断被突破,长矛折断的声音不绝于耳。
耿大彪在城头上看到下方危急,目眦欲裂,但他被越来越多的清军步兵缠住,根本无法脱身。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炮!把老子的大炮给老子推上来!”一声怒吼从城外传来。
只见覃洪武竟然亲自督战,指挥着几十名炮营的士兵,冒着城头零星的箭矢,硬生生将几门较为轻便的青铜野战炮推过了炸开的城门,炮口直接对准了街道上正在肆虐的清军重骑!
“装填霰弹!给老子轰他娘的!”覃洪武眼睛赤红,亲自挥下了令旗。
炮手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装填。
“轰!轰!轰!”
几声几乎震破耳膜的巨响在狭窄的街道上爆开!炮口喷出的不再是单一的弹丸,而是成千上万颗细小的铅弹、铁珠,如同死神挥舞的镰刀,形成一片恐怖的金属风暴,瞬间覆盖了前方冲锋的重装骑兵!
这,才是骑兵冲锋在成熟火炮面前真正的结局!
无论多么厚重的铠甲,在如此近距离的霰弹轰击下,都如同纸糊一般!冲在最前面的重骑兵连同他们胯下的战马,如同被无形的巨锤击中,瞬间人马俱碎!鲜血和碎肉泼洒在街道两旁的墙壁上,形成一片触目惊心的猩红!
多尔衮的战马也被数颗铅弹击中,悲鸣着人立而起,将他狠狠摔下马来。他挣扎着爬起,头盔掉落,露出苍白而扭曲的脸,看着身边瞬间被清空一大片的精锐铁骑,眼中第一次露出了绝望和难以置信的神色。
“不——!”他发出一声不甘的咆哮,挥舞着长刀,还想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但更多的华夏军士兵已经涌了上来,火铳齐射,长矛攒刺……这位曾经权倾朝野、叱咤风云的满清摄政王,最终浑身浴血,倒在了盛京街头的瓦砾之中,瞪大的双眼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仿佛至死都不愿相信大清会以这种方式落幕。
重装铁骑的覆灭,彻底粉碎了清军最后的抵抗意志。华夏军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向城内蔓延,与残余的清军展开了逐屋逐巷的争夺。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许多八旗兵自知无幸,往往战斗到最后一人,拉响震天雷与华夏军士兵同归于尽。
皇宫方向的战斗最为激烈。这里聚集了最忠心的满洲护军和部分王公贵族。
当耿大彪、陈默等人浑身是血地杀到皇宫午门前时,看到的是一片混乱。宫女太监哭喊着四散奔逃,一些穿着华丽袍服的人——看样子是王爷贝勒之流,要么在混乱中被杀,要么举刀自刎,宁死不愿被俘。
“搜!找到鞑子皇帝!”耿大彪嘶哑着下令。
士兵们冲入宫殿,很快,在混乱中,他们抓住了几个试图换上平民衣服的太监,逼问之下,得知了一个消息:就在城门被攻破后不久,年仅十余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