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与荀雪儿成婚 (第2/3页)
洛南没什么厉害人物,质量不够,只好数量上来了。
再加上徐庄和红山乡的一些徐家的佃户,就有差不多八百余人要来吃席,杨文算出来之后,徐清吓了一跳,于是又把佃户们到场吃席改为送货上门,每家送点米肉点心以表心意。
十多天之后,八月初一正式开始迎亲。唐朝的迎亲不像现代,男方开着车队去接,而是正好相反,女方亲自送过来。为此荀雪儿特意还要赶回徐庄,然后徐清出钱租了十二辆豪华马车,一些箱子礼物堆得满满的,惹得路人目不转睛的望着。
路边上还有几个想看笑话捣乱的人被吓傻了眼。这几个人就是荀小二他舅舅们,他们得知荀雪儿成亲的消息,心道不能这么便宜了这女人。他们也不知道荀雪儿嫁了个什么人,想着最多是嫁给小地主做妾了,于是就大老远跑过来想闹闹场子,混点油水什么的。
打听到了红山乡,在路上居然碰到迎亲队伍,那家伙,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为了这句经典的没有去掉“鞭炮”)啊,就这阵势,直接把几兄弟吓朦了。
一打听是荀雪儿嫁给了爵爷,还是正室!贪心上来,惧色变少,几个人一商量,捣乱是捣不成了,混点油水的可能性大大的有啊!转忧为喜,抬起脚跟着迎亲队伍就往徐家走。
说是锣鼓喧天也只是个形容罢了,唐代真正流行的乐器是琵琶、芦笙,箜篌,横笛,竖琴,箫,鼓倒是也有,不过都是腰鼓。这些除了腰鼓,大多都是丝竹制作,所以称作丝竹喧天才贴切,只不过喧天一词有和丝竹不深相合了。
总之,是热闹得很啊。
佃户们都在家里领了米肉,没有到场,而其余的衣冠们都带着厚厚的“份子钱”到了徐府贺喜,份子钱收得多,让徐清大感欣慰啊。不过最开心的还是今晚就可以和荀雪儿洞房花烛,再也不是想入非非,而是直入非非了。
荀雪儿到了之后,拜天地,敬父母,倒是徐清出了点麻烦,他不知道“徐初六”的父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