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余震(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余震(5) (第1/3页)

    第二十一章   余震(5)

    浑了,浊了,乱了,被搅动了,这就是沧州这一滩水。黄家带领其他家族和刺史默认达成的临时停战协议已经开始变得灼热,转眼间,就要化为灰烬。

    徐清不知道世家们在背后算计他,他在想,是直接摊牌,还是再用一次缓兵之计呢,重新回到温水状态慢慢来?

    徐清纠结的时候,长安来人了。来的人还顺路带来刘赞的一封信,确切的说,是一封信,一纸处罚单。那一封信,是刘赞暗中给徐清的私信。

    在信里面,刘赞夸徐清做得非常好。刘赞本人是冀南大总管,也被那群世家弄得撑不开手,伸不了腿,被束缚的紧。现在徐清在沧州搞的火热,打了世族一个大耳刮子,让他好不爽快。

    那个处罚单的风格完全不同,虽然也是出于刘赞之手,但一开口就是严厉斥责,大骂徐清扰乱百姓,有损朝廷颜面,然后给徐清罚了三个月的俸银,以观后效。

    徐清微微一笑,三月俸银,小意思,反正整个刺史府都算我的,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面上看来,刘赞是对徐清打“八十大板”,可实际上却是对徐清十分支持的。徐清不禁想到,远有皇权支持,近有老铁压阵,要是还不能大发一笔,咳咳,大干一场改革事业,那就誓不为人了!

    长安来的四个人,分别是燕苦,赵璐,魏冼,韩子棒(从齐泰开始,以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为姓,好记吧?),这四个人,是选进士没选上来的,但他们在俗务一方面颇有能力,而被徐清选出来的人。

    徐清选出来十人左右,作为自己的门生,给了门生贴,约定好沧州见,没想到只来了四个人。不过也罢,毕竟沧州太远,“穷山恶水”嘛。另外京官外放,从来都不被看好。徐清大笔一挥,将四个人安排到了刺史府的一些关键职位,只差一个借口,就可以将原来的人架空了,甚至搬空。

    四个人之中,只有一个韩子棒徐清不喜欢,你看那个名字,呵呵哒。只不过韩子棒在算才一方面比较有才,算得上唐朝人里面的佼佼者,徐清也没矫情,派他去户房任职,以便为将来的清理空户做准备。

    至于应对世家,徐清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通过黄家,释放出所谓的歉意,能有多大的效果就不所谓了。关键在另一方面——招练团结兵。

    团结兵,也叫土团、民团,是除了州兵之外,地方政府可以大规模组建的兵员。团结兵十个良户选一丁,介于府兵和雇佣兵之间,算得上民兵一类的。在役之时,只发给身粮酱菜,免赋税。

    平时在家务农,允许持有弓箭,地方遇到事情了,可以参与地方的防守任务,也可以随时听从刺史的征召。十户一人,算是比较重的比例了,沧州百姓肯定会有埋怨。

    比例轻了,也没什么用,再说按照户口抽人,又要经过层层官府,质量肯定不能保证。所以徐清决定,干脆,征召志愿兵。打着团结兵的旗号,让除了沧县之外的三县驻兵自主招收五百团结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