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有天使来了 (第2/3页)
起来,还是会觉得头疼。
以前看各种晒熊孩子,他都会评上一句,都关我的鸟事,到现在,却成了真实。
“雪儿,帮我写一笔字把?”徐清想起正事,松开拥抱,把藏在怀里的写的弟子规掏了出来。
“夫君有命,妾自当从命……”荀雪儿莞尔一笑,指了一个下人,去拿文房四宝。不一会儿,笔纸墨拿过来,荀雪儿将徐小清放在徐清做的婴儿车里,自去铺纸写字。徐清无聊,又跑过去
“徐郎,这个字,我看不懂……”荀雪儿指着纸上一个字,徐清凑过去一看,原来是“髀”字,徐清便一笔一划写给了她看。
荀雪儿的字,清秀,却不方正,不敦厚,徐清不打算放在教材上,倒不是说教材上的字就非得敦厚,但敦厚的字的确显得严肃一些就是了。而且清秀一风,不是心地简纯如荀雪儿这等人,是写不出来的,不易模仿学习。
找来了方家,将《弟子规》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全部方方正正写上,再交付徐清自己建立的刻印坊去刻板。
约莫十六开的纸,一面才印上六句,只写一面,加上封面,一本书共六十二张。本来徐清是想一页纸写两面的,只是现在的学子都用毛笔,一落笔,浸的第二面看不起,于是就放弃了这个节约点的方案。
六十张纸,价值几何?
当初徐清在山东跟着张中一起抄寨的时候,发现他搜查的那间房子里摆着几十张大白纸,已经暗暗里惊呼这个房间的主人很有钱了。如此就可以知道六十张白纸的价格了。
当然,徐清是不会用白纸去印制书的。他采用的是,质地粗糙,但却便宜厚实的黄纸。这些黄纸用的原料都是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相对廉价的东西,一本书的造价不过几文钱,一斗米的价格。即便将来徐清不在此为官,这一笔钱,也不会让后来的地方官大感头疼而撤销。
开蒙的教材,就先用这一本,还有算术的,“高年级”上的《论语》等还要印制。不久之后,就会出现沧州纸贵的繁荣景象。
这本《弟子规》徐清先复印了七十本,给聘选上来的六十个教师一人发了一本,不论是教算术的还是教经书的。这本书,徐清还要一一给诸教师讲解一番。
徐清让魏冼选了个时间,借着踏春的契机,带着这些新教师一起出去,给他们传授《弟子规》的纯正解释。
可是,徐清忘记和魏冼说要“内部保密,严禁外泄”八个字,所以他要开坛讲课的消息,早已经不胫而走。
徐清在沧州的粉丝虽不比长安,但那也是有好大一票的。加上沧州四县,有三个县的县令都是徐清门生,这一开坛讲学,愈加被捧得高高的了。
第二天,《弟子规》就抄出去五百多本,是纯手抄啊,不是印。众学子读了这本《弟子规》,无不对徐清顶礼膜拜。
《弟子规》不比寻常文章,乃是三字一句的韵文写成,光是这韵文,就蕴含了别人一辈子也学不会的技巧。一片文章,现需句子通顺,语义清楚,然后再妙笔生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