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章 乌巢焚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章 乌巢焚粮 (第1/3页)

建安五年十月十九日,傍晚,官渡,曹军军营。

    曹操坐在中军大张中,面前的几案上并排平铺着两封信,以石镇纸压着。

    曹操已经在官渡与袁绍对峙了四个月,时间虽然算不得长,但是足以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新收的秋粮已经所剩无几,再这样耗下去的确不是办法,曹操开始考虑是否退守许昌才是更好的选择。

    直到他收到了面前的两封信。

    第一封信来自许昌的荀彧,信中特地回复了曹操有关退兵的问询:

    “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第二封信随曹操求借的军粮一同从江东而来,孙策在信中写到:

    “汉丞相曹公钧鉴:

    明公智慧、武勇、用人、果敢无不胜于袁绍,相持半年不能取胜,窃以为明公过于谨慎。若能寻获时机当机立断,官渡僵持之局面定会有所改观。”

    两封信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战争中的优劣成败往往取决于能否再坚持一刻的努力,曹操反复读着两封信,等待着入夜。他知道,整个军营同他一样,也在等待,因为这个夜晚是他可以获胜的最好契机,也可能是他的最后一个机会,几个月的坚守已经耗尽了几乎全部的粮食和马草,剩下的储备无法支持自己度过八月。

    坐在帐下的夏侯渊正在为自己的铁弓紧弦,他认真的在弓弦上抹好油,细细的捻着,随后拉扯了几下;夏侯惇坐在另一侧,借着烛火反复的看着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