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编码万物与隐患初现 (第1/3页)
“周天星矩计划”如同一台被按下启动键的庞大机器,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便利店的二楼工作室内,数据流的规模远超以往。无数面光屏悬浮在空中,上面流动着来自官方数据库的灵脉分布图、能量流数学模型;清微观提供的上古星象阵图、符文真解;八极门贡献的气血运行周天、人体窍穴与天地共鸣的秘录;乃至林家通过灵韵旗网络紧急送来的一些关于地脉动和龙气流转的孤本记载。
海量、属性各异、甚至有些彼此冲突的信息,如同洪流般涌入,考验着陆衍的极限。
他端坐于数据洪流的中心,双目紧闭,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知识】碎片的力量被催发到极致,如同超级核心,疯狂处理着这些信息。【奠基】碎片则提供着稳定的“运行环境”和对规则本质的深刻认知,让他能够理解并整合这些来自不同体系的知识。
他的双手十指如同弹奏一首无形的交响乐,在虚空中快速点划。淡蓝色的灵能线条随着他的动作,不再是简单的符箓或脚本,而是开始构建一个极其复杂、多层嵌套、动态变化的立体灵能模型——“周天星矩”的初始架构。
“将灵脉节点视为硬件接口,能量流视为数据流,上古阵法视为底层协议,气血意志视为生物验证信号……”陆衍在心中不断推演,将现代计算机架构、网络原理与玄妙的修真知识进行着大胆的融合与再创造。
“难点在于……兼容性。如何让清微观的灵力、八极门的气血、官方的科技能量以及我的‘编码’之力,在同一套‘操作系统’下稳定运行,并且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他尝试将一丝微弱的八极门气血运行图谱导入一个模拟的节点中,但气血的刚猛特性立刻与清微观温和的灵力流产生了剧烈冲突,模拟节点瞬间过载“崩溃”。
“不行,需要‘转换层’或者‘通用接口’……”陆衍立刻调整思路,调用【统御】碎片的力量,尝试编写一种能兼容并转化不同能量属性的“中间件”。
时间在飞速流逝。工作室内灵光闪烁,键盘敲击声(陆衍习惯性动作)与灵能流动的嗡鸣声交织在一起。胡小月和张浩帮不上核心架构的忙,便全力负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