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42章 何必将军是丈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第42章 何必将军是丈夫 (第2/3页)

王自以为精明。

    只要能得陕西,再夺秦王积蓄,自己实力便可暴涨,足以与天下争锋。

    于是,他下令出兵。

    即刻出兵。

    同一时间,秦良玉几乎要被逼疯。

    整个四川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不是老夫人无能,而是叛乱的火势太盛。

    这边刚平定一股,另一头又起烽烟。

    叛军越剿越多,势若潮水。

    朝廷的援助几乎为零,而土司反叛的号角,却传遍群山。

    她被困在重庆石柱一带,麾下白杆兵仅剩一万四千人。

    秦良玉本是大明少有的巾帼名将,生于土家族,自幼学骑射。

    她的身高足有五尺七寸(相当于后世的一米八三),在明末女将中堪称奇观。

    然而,再高的身影,也掩不住那份疲惫。

    直到昨日,一道密旨送到秦良玉手中。

    一言:老夫人苦矣,朕明之。

    二言:拨银五十万两,援军即至,暂待。

    三言:密观成都,若蜀王出,即占其城,不可再让其返。

    四言:送信者可用,辅佐老夫人。

    五言:老夫人之后,二十以下进京入明堂。

    送信者,正是沈星。

    蜀王贪婪又胆怯。

    临行前,他反复叮嘱守城之人:“无论如何,守好成都。城在,蜀王一脉的根基便在。”

    他从未上过战场,却偏偏披上了一副纯金铠甲。

    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烂,他自觉威风无比,心想若穿龙袍,岂不更甚?

    仪仗繁多,随行的侍女、厨子就上千。

    十日行军,仅走三百里,才到广元。

    此时,孙传庭到了。

    明末最能打的几支军队,人数都不多。

    白杆兵两万,孙传庭的秦兵也是两万左右。

    卢象昇的天雄军起初仅万人。

    但他们个个以战力闻名天下。

    大明没有孬种。

    战斗毫无悬念。

    蜀王丢盔弃甲,甚至扔下金甲,赤身狂奔。

    那副曾让他骄傲的铠甲,如今成了逃命的累赘。

    孙传庭斩敌两千,缴获粮草辎重无数,还有蜀王遗下的厨子与侍女。

    “报巡抚朱燮元,接收辎重,”

    孙传庭吩咐完,带人再追蜀王。

    此刻,秦良玉终于明白陛下派沈星来的用意。

    这人不靠武力,而靠算计。

    蜀王虽走,但成都还在。

    沈星仅凭一支商队与一千两银子,便让守城的将领放下防备。

    白杆兵伪装为护卫,趁夜夺门。

    当秦良玉率主力赶到时,城门已开,成都易主。

    而蜀王四天狂奔三百里,终于望见成都时。

    只见城头立着的是秦良玉。

    他看了一眼,二话不说,转身再逃。

    蜀王知道,一切都完了。

    这时,孙传庭追上。

    他命人驱赶蜀王一行向北。

    让他去陕西,与那位在渭南城头飘荡的秦王作伴。

    于是,蜀王在大军的“护送”下,带着残余的一千多人,步入了陕西的地界。

    孙传庭终于见到了这位名满大明的传奇女子,老夫人秦良玉。

    她的名字,早在万历年间便震动朝野。

    那时杨应龙叛乱,秦良玉随丈夫马千乘出征,一战成名。

    马千乘战死后,她接过丈夫的兵符,亲自领军出战。

    天启元年,辽东危急。

    沈阳、辽阳相继失陷,朝廷急调秦良玉北上。

    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数千白杆兵先行,秦良玉随后带主力赶赴辽东。

    浑河之战,白杆兵几乎以血肉打崩了建奴的攻势,令后金震惊。

    但白杆兵几乎战至灭尽,秦邦屏阵亡。

    辽东战火刚休,奢崇明又在重庆起兵。

    老夫人率残部疾返四川,再次披甲上阵。

    崇祯三年,皇太极围京,秦良玉奉诏再出川勤王。

    事毕,复回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