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5章 徐霞客! (第3/3页)
“朕知你熟陕西之地。
过来,把你记得的陕西地下河道,标在图上。”
徐霞客一愣。
随即反应过来,走到地图前。
仔细端详良久,开始一一点出位置。
崇祯静静地看着,没有打断。
当他第一笔落在地图上时,崇祯的眉头轻轻一挑。
郑国渠!
第二笔落下。
白渠!
这两处皆是秦汉旧渠,关中六辅渠之首,水源皆引自泾河。
泾河水量丰沛,却泥沙极重,古人每年都需役千人疏浚。
可到了明末,贪官遍地,渠道早废。
泥沙淤塞,水道改流,河水没入地底,关中从此多旱少雨。
这便是陕西灾重于河南的原因之一。
徐霞客越画越多,足足画了几十处。
“陛下,恕草民直言,您的舆图有误,许多河道未标。”
他打开自己的地图。
那是一叠破旧纸张,用竹炭笔层层叠叠绘成,线条纵横,细密如蛛网。
“黄河流经陕北,然河床比田地低十丈有余,堤软岸宽,民众引水无门。
陕北少雨多沙,水至即走,水走则旱。”
他抬手一指。
“此地,不可留民。
按古籍与地势推测,陕西未来仍将大旱。
且旱情远胜今岁。
若不迁民,必有饿殍。”
他说着,又展开另一张图纸。
“古渠久废,水流潜入地下。
高地绝水,低处却化为暗泽。
草民沿渠追迹,在此山下见一深潭,蓄水足灌十万田。”
徐霞客一边说,一边取出笔记与草图。
“修渠、筑库,以暗河为线储水。
引渭、北洛、无定、延河、汉水。
筑堤于低地,弃高田,守水源。
如此,方可使陕西十年无旱。”
他讲了足足一个时辰,图上密布圈点,层层相叠,思路清晰。
半晌,崇祯开口。
“徐霞客听旨。
朕封你为工部右侍郎,提督陕西河道诸事。
即刻赴任,协同巡抚郭允厚开渠建库。
所需银两、人力,你但言之,户部自给。”
崇祯走近一步,神色郑重。
“朕只求一事。
陕西,不可再现今岁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