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五章 皂滑弄人:泡泡悟至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五章 皂滑弄人:泡泡悟至理 (第3/3页)

精,由陶而铜、由铜而铁,烹食之器愈变愈便,此亦通其变也,利在省时省力。 可见,变之轨迹,始终围绕让百姓生活更便利、更安适这一核心。”

    “由此观之,变之一字,未必总是惊天动地、改弦更张。 小变亦可大利民!”

    他笔锋陡然一转,竟直接将方才自己的“皂滑”经历作为论据引入:“便如学生方才所用之皂角,传统皆为块状,易滑落损耗,不便携带。若受其滑落起泡之启发, 通其变 潜心研制,制出按压即出泡沫之液态洁手液 ,此非惊天动地之大变。然此小变若成推行于世,可使士子安心备考,医者专注疗疾,行旅便捷清洁,农夫劳作后轻松去污……乃至减少疾病传播,使人身心愉悦。此岂非正是 使民不倦之鲜活体现?难道唯有变法、易制才是通变,此等惠及日常之改良便不是通变了吗?”

    “故,通变之道存乎一心,亦寓于日常。为政者当时时留心民生日用,于细微处察其不便思其改进,此便是通变之始。 一器一物之改良,一朝一夕之便利,积小流而成江海,民生自厚天下自安。若天下人人皆能存此利民之心,行此便民之变,则圣人所期许的‘使民不倦’之大道,又何须外求?”

    他将一次意外的“皂滑事件”中萌生的“洗手液”创意,天衣无缝融入了对“通其变,使民不倦”这一传统经典命题的阐释中,论证了微小而实用的创新(“小变”) 对于切实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圣人理想的重要性。

    本文视角独特,论证生动有力,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赵王在一旁默默观看,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欣喜!

    看到妙处,几乎要忍不住击节赞叹!

    “妙极!绝妙!竟能将圣人之言与这皂角泡泡联系得如此深入浅出!此子之才,在于能化俗为雅点石成金,于平凡琐事中悟出治国安邦的大道理。这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

    他对林闲的欣赏与器重,此刻已达到了顶点,心中那个“必须将此子收归麾下”的念头,变得无比坚定。

    而周围那些还在绞尽脑汁堆砌“神农氏、黄帝、尧舜禹汤”的士子们,浑然不知。

    某人已经用一块滑掉的肥皂,演绎了一场何等精彩的“通变”实践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