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积跬步 第四十二章我缺心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积跬步 第四十二章我缺心眼 (第1/3页)

    禁宫,玄境门外,人多的几乎数不清。

    其中包括不少在朝的官员,也包括不少已经荣退的勋贵。

    这些都不是笨人,他们不是没想过在这个时候出头就是暴露。

    正因为他们都太聪明,所以知道装傻并不能解决问题。

    曾经有小国使臣到大殊敬献过一种叫做鸵鸟的东西,看起来巨大且高贵,总是昂着头藐视一切的样子,很符合贵族气质。

    可这种东西一旦遇到危险就会把头塞进沙子里,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危机。

    那露在外边的高抬着的大屁股,它以为敌人根本看不见。

    这些来到禁宫外边的大人物们没有一个如鸵鸟那般笨。

    他们知道有一个比装傻更好的办法,虽然凶险些。

    这办法就叫.......法不责众。

    把头埋起来是毫无意义的事,轮狱司郁垒那种人还能不趁机大做文章?

    那个时候,被挖出来一个追究一个,大家被各个击破,谁也别想跑。

    索性,不如一口气都站出来,不管是牵扯其中的还是没牵扯其中的,关系套着关系,来的人足够多,别说郁垒,陛下如何敢不三思?

    来的人越多,报信的小太监跑的次数就越多,累的气喘吁吁。

    有为宫内,通往御书房的路上,小太监络绎不绝。

    皇帝站在窗口看着外边,一个一个接力似的跑来的小太监在他眼中就是一个一个丧报。

    没有一件好事,没有一个好人。

    先帝临终前还没有选定是谁即位,最终皇位让他坐了,就是因为外边那群等着他召见的人,觉得他好拿捏。

    他是先帝身边最不被看好,先帝也最不喜的儿子。

    不,他一直都不在先帝身边。

    因为他年少多病,性格又软弱,不得先帝偏爱。

    先帝喜欢勇猛英武刚硬果决的人,就算他的儿子中没有这样的,也不能选一个最弱最虚的。

    六七岁时候,当今陛下就被分封去了代州那边。

    离开殊都之后一路向西北走几千里才能到的偏远之地,穷苦到百姓们靠天吃饭天都不赏脸。

    谁能想到,六七岁的孩子到了代州之后,第一件事竟然是走遍封地,看民生疾苦。

    然后下令精简王府规制,罢免了三分之二的官员。

    王府的吃穿用度,缩减到原本规模的五分之一。

    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开荒,救济。

    他还亲自带着王府官员参与劳作,根本不像个七岁孩子所为。

    数年后,代州民风大变,勤恳之下,必有余庆。

    就在先帝听闻他作为,以为自己看错了自己这个儿子的时候,又有个消息传回殊都,让先帝放弃了把这个儿子召回都城亲自教导的想法。

    这位代王在十二岁的时候就让代州百姓富足,然后他就选了一批年轻人做官主理诸事。

    自己跑去游山玩水,每日钓鱼赏花正事不干。

    又过几年,传闻这位代王沉迷于声色,原本身体就不好,没几年就把自己糟蹋的连出行都需有人扶着。

    自此,先帝彻底放弃了让这个儿子即位的打算。

    一年前,先帝突然驾崩,朝廷一下子乱了。

    诸位皇子争夺皇位,朝堂内外乌烟瘴气。

    谁能想到,这个时候,那位一直都有所隐忍的贵妃忽然强势起来。

    代王的母妃原本不得宠,和她儿子一样不被先帝所喜。

    但,恰恰是因为代王根本没有即位可能,所以皇帝重用了贵妃家里几个武将,他们领兵镇守要塞。

    皇帝驾崩之后,诸子夺嫡,这位贵妃悄悄给家里人送信请求帮助。

    先有重镇的节度使表态,再加上贵妃家里铺陈了大量的钱财和其他利益,于是不少人开始站在她这边。

    最终一锤定音的其实不是贵妃,而是那位已经在朝中主持政务多年的宰辅:吴出左。

    吴出左与群臣议事,他说代王继承大统哪里都合适,只一样不合适。

    代王.......活不长。

    所有人都很清楚,先帝突然驾崩导致各方势力都没有做好准备。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人过度一下皇位,既没有威胁,又活的不长久。

    谁也没想到吴出左这一句话,导致各方势力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