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02. 李嵩二赴宣城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02. 李嵩二赴宣城城 (第1/3页)

    宣和五年六月初五,青弋江面上的晨雾尚未散尽,一艘挂着 “钦差庆功” 旗号的官船便破开薄雾,缓缓驶向宣城码头。船头立着的钦差李嵩,身着紫色朝服,手中捧着一卷明黄圣旨,面色却比江面晨雾还要凝重 —— 圣旨之下,藏着那封用蜡封缄的密令,“伺机除赵玥” 五个字如同烙铁,灼烧着他的指尖。

    三日前从临安出发时,秦桧的叮嘱犹在耳边:“李大人,此次以‘庆功’为名,务必让赵玥放下戒心。待她接旨谢恩时,或在庆功宴上,寻机将其诛杀,献首级于金国,方可保临安无虞。若事不成,你我皆无好下场。” 李嵩当时躬身应下,转身却将密令反复折叠,藏进贴身处 —— 他既不敢违抗君命,更不愿亲手杀害这位在江南浴血抗金的功臣,只能在 “遵旨” 与 “良知” 的夹缝中,寻找一线生机。

    官船驶近码头时,李嵩已能看到岸边聚集的人群 —— 宣城百姓捧着鲜花与酒坛,士兵们列队而立,甲胄在晨光下泛着冷光。赵玥身着银甲,站在人群最前方,身后跟着张九成、李山等官员,目光平静地望着官船,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 朝廷刚授予她 “江南东路宣抚使”,如今又派钦差前来庆功,这让她以为,临安对抗金的态度已彻底坚定,并未察觉杀机已在暗中蔓延。

    “赵宣抚使,别来无恙?” 官船停靠稳当,李嵩率先走下跳板,脸上挤出温和的笑容,将手中的明黄圣旨举过头顶,“陛下闻听宣抚使守宣城、退金军,功绩卓著,特命本官前来庆功,另有赏赐与新的旨意宣读。”

    赵玥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恭敬却不失沉稳:“臣赵玥,恭迎钦差大人!陛下圣恩,臣感激不尽。还请大人入城,至府衙宣读圣旨,接受百姓与士兵的祝贺。”

    李嵩点头,目光却在赵玥身后扫过 —— 张九成眼神警惕,不时观察四周;李山手按腰间佩刀,站姿如松,显然是做好了护卫准备;暗卫 “墨” 则隐在人群中,目光锐利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李嵩心中暗叹:赵玥身边戒备森严,想要在公开场合动手,难如登天。

    队伍朝着府衙行进,沿途百姓纷纷欢呼,将手中的鲜花与酒坛递到李嵩与赵玥面前。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农捧着一坛米酒,走到李嵩面前,声音带着哽咽:“钦差大人,您一定要在陛下面前多说说赵宣抚使的好!她守住了宣城,保住了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李嵩接过酒坛,心中五味杂陈,只能强笑道:“老人家放心,本官定会将宣抚使的功绩,如实禀报陛下。” 他低头看着酒坛上 “宣城” 二字的印记,突然想起第一次来宣城时,赵玥带他在百姓饭馆吃的那碗青菜豆腐汤 —— 那时的宣城刚经历战火,却已透着生机,如今更是军民一心,若赵玥遇害,这座城、这些人,又将陷入何等境地?

    府衙正厅内,早已布置得庄重喜庆。红绸缠绕的廊柱上悬挂着 “抗金有功” 的匾额,厅中央摆放着一张案几,上面铺着明黄绸缎,准备承接圣旨。李嵩走到案几前,示意赵玥与官员们下跪接旨。

    赵玥带着众人双膝跪地,目光落在圣旨上,心中满是期待 —— 她以为,这道圣旨或许是进一步支持抗金的指令,或是对江南抗金联盟的正式认可。却不知,李嵩手中的圣旨,只是掩盖密令的幌子,真正的杀机,藏在他袖中的那包毒药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南东路宣抚使赵玥,忠勇可嘉,守土有功,特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晋封‘宣城侯’,以示嘉奖。望赵玥再接再厉,统领江南抗金联盟,抵御金军,保境安民,钦此!” 李嵩的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赵玥闻言,心中大喜,叩首道:“臣赵玥,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所能,抗金报国,不负陛下信任!”

    起身时,李嵩亲手将圣旨递到赵玥手中,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她的手 —— 赵玥的手因常年握剑而布满厚茧,却温暖而坚定。李嵩心中一震,袖中的毒药仿佛变得滚烫,让他几乎握不住。

    “宣抚使,” 李嵩连忙收回手,掩饰着内心的慌乱,“陛下不仅有赏赐,还特意让本官带来了临安的御酒与糕点,为宣抚使与宣城军民庆功。今日午时,府衙将设庆功宴,还望宣抚使与各位官员赏光。”

    赵玥笑着应道:“大人费心了,臣定准时赴宴。”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