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3章 技术播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73章 技术播种 (第3/3页)

通俗的语言。

    “这个地方,光说‘控制装药量’不行,得写清楚,像咱们这儿的青石,一炮眼装多少硝铵炸药,用黄泥封多长……”

    “画图要清楚,水轮机叶片的角度怎么掰,尺寸是多少,差一点都影响出力……”

    有时为了一个表述是否足够清晰,他会和王永革或者来访求教的老工人讨论半天。

    冯卫国看着赵四如此废寝忘食,既心疼又佩服。

    他让食堂每天给赵四单独加个鸡蛋,晚上还经常端着一缸子热水过来,催促赵四早点休息。

    “赵专家,书要写,身体更是革命的本钱啊!”

    编写手册的过程,本身也是对906厂现有技术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提升。

    为了把模块化施工的流程讲清楚,赵四带着人重新优化了构件编号和吊装顺序;

    为了说明小型电网的搭建,他根据系统进阶知识,改进了现有的输电线路,减少了损耗。

    这本尚未问世的手册,已经在反哺着它的诞生地。

    大约半个月后,一本用粗糙牛皮纸作为封面、内部是油印字迹和手绘插图、厚度颇足的《三线建设实用技术手册(初稿)》终于完成了。

    当赵四将这本还散发着油墨味的“大砖头”递给冯卫国时,这位老革命用双手郑重地接过,小心翼翼地翻开。

    看着里面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文字,一张张虽然简陋但一目了然的示意图。

    特别是关于水电站建设和模块化施工的那些章节,他仿佛又看到了十天建成的车间和河谷里那台轰鸣的“土”水轮机。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

    冯卫国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赵专家,你这是给咱们整个三线建设,送来了千军万马啊!”

    “我这就以指挥部的名义,向上级汇报,争取尽快把这手册推广到各个工地去!”

    很快,这本凝聚了赵四心血和906厂实践经验的《三线建设实用技术手册》的油印本,被紧急送往三线建设总指挥部。

    没过几天,总指挥部就发来了高度肯定的回复,认为这本手册“切合实际、通俗易懂、方法实用、价值巨大”。

    决定立即大量翻印,作为重要技术资料,下发至西南地区所有三线建设单位。

    第一批散发着油墨香的正式手册,通过机要通道,被送往一个个隐藏在深山峻岭中的工地。

    赵四的名字,也随着这本手册,传遍了整个三线建设战线。

    他不再仅仅是906厂的“及时雨”,更成了无数奋战在艰苦一线的建设者们心中的“技术导师”。

    知识的种子,就这样被播撒了出去。

    它们落在贫瘠而渴望的土地上,静待着破土而出,成长为支撑共和国战略后方的参天大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