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6章 心灵的港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6章 心灵的港湾 (第2/3页)

牺牲的,娃儿却……”

    “赵专家,冯主任,可得好好安顿他们啊!”

    食堂很快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条。

    孩子们看到食物,眼睛都直了,但还不敢动。

    赵四亲自把碗端到他们面前,柔声道:“吃吧,慢慢吃,管够。”

    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热面条,脸上终于有了一点血色,赵四和冯卫国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心。

    安顿好孩子们的食宿,让卫生员给他们检查了身体,主要是营养不良和些皮外伤,赵四和冯卫国回到办公室,开始认真商量长远的安置办法。

    “光是给吃给住还不够。”

    赵四沉吟道,“他们这个年纪,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荒废下去。”

    冯卫国点头:“没错!咱这山沟沟里,啥都没有,就是不能亏了孩子!”

    “我看,干脆咱们就在厂里,办个临时的子弟学校兼保育点!”

    这个想法与赵四不谋而合。

    “对!就把那间库房正式腾出来,改成教室和宿舍。再在旁边搭个小棚子当活动室。老师嘛……”

    赵四想了想,“可以从厂里职工家属里找找,看有没有识文断字、有耐心的女同志。”

    “实在不行,咱们这些大老粗,轮流去教他们认字、算数也行!”

    “最重要的是,得让他们有规矩,有教养,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好!就这么办!”

    冯卫国一拍桌子,“我这就打报告向指挥部申请,这属于稳定队伍、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的大事,肯定支持!”

    说干就干。

    冯卫国雷厉风行,立刻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布置。

    腾房子、找建材、做桌椅、请老师,厂里上下下下都被动员起来。

    工人们听说要给这些遗孤办学校,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哪怕是一块合适的木板,一盒难得的粉笔,都有人想办法贡献出来。

    不过两三天工夫,一间虽然简陋但干净整洁的“906厂职工子弟临时教学点”就在指挥部旁边成立了。

    石头等五个孩子,换上了工人们凑出来的、虽不合身但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住进了有木板床和厚棉被的宿舍,每天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跟着“老师”认字、唱歌。

    孩子们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脸上渐渐有了肉,眼神里的惊恐和戒备被好奇和一点点属于孩子的灵动所取代。

    他们开始敢和工人们打招呼,会在放学后围着赵四,听他讲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