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暗流涌动 (第2/3页)
触到了更多上层的信息。
“文渊,你的伤好些了吗?” 王启明坐下,寒暄了几句,便压低了声音,“武汉现在的局面,很复杂啊。”
谢文渊给他倒了杯水,平静地问:“听到什么了?”
“迁都过来,本是好事。但现在……唉,” 王启明叹了口气,“上面的人,心思好像不太一样了。有些人觉得工铲当和工农运动抢了风头,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有些人则担心苏联顾问的影响力太大……最近各种会议,吵得不可开交。我听说,南昌那边,蒋总司令的态度,似乎也和武汉这边……有些不一致。”
谢文渊默默地听着,眉头渐渐蹙紧。他虽然不热衷于政治斗争,但并非毫无察觉。在黄埔时,他就感受过左右两派思想的碰撞。东征北伐一路走来,他亲眼看到政治工作对激发士兵斗志、动员民众支持所起的巨大作用,也切身感受到底层民众对“打倒土豪劣绅”、“平均地权”的渴望。那些牺牲的弟兄,很多人不正是为了这些口号所描绘的愿景而献出生命的吗?如果革命的目标开始模糊,内部的路线开始分歧,那么,他们流的血,意义何在?
“启明,” 谢文渊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我们当兵打仗,是为了救国救民,是为了实现三民主义。只要这个目标没变,我个人……不愿卷入那些是非纷争。” 他这话既是对王启明说,也是在告诫自己。
王启明看了他一眼,眼神复杂:“文渊,有时候,不是你想避开就能避开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我听说,有些部队里,已经开始清理‘不稳分子’了,特别是那些政治工作做得积极的军官……”
这话让谢文渊心中一震。他想起了自己营里那位工作认真、颇受士兵敬重的政工干事,想起了那些在行军路上帮他们挑担子、送情报的农会会员。如果连这些都成了“不稳”,那革命,到底在革谁的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