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潜行寻光 (第2/3页)
弊根源的艰险征途。
他换上了一套半旧的士兵军装,刻意弄脏了面容,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普通的、失意的底层军官,而非需要重点关注的营长。他没有告知任何人他的真实意图,包括王启明。并非不信任,而是深知知道的人越少,对彼此都越安全。
翌日清晨,“军事观察组”在数名明显负有监视职责的军官带领下,登上了南下的火车。车厢里气氛沉闷,大多数人沉默不语,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逐渐显现出战乱创伤的田野和村庄,各怀心事。谢文渊选了一个靠窗的角落位置,闭目养神,脑中却飞速运转,反复推演着抵达通城后可能遇到的情况和脱身路线。
火车在破败的粤汉铁路上颠簸前行,不时需要为运送兵员和物资的军列让路。越往南行,战争的痕迹越是明显,被炸毁的桥梁、废弃的工事、荒芜的田地,无不诉说着这片土地刚刚经历的惨烈。这也让谢文渊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旧式的军阀混战与权力倾轧,根本无法拯救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数日后,队伍抵达了靠近湘鄂赣边界的一个小站。从这里开始,需要徒步行军前往通城。山路崎岖,林木葱郁,正是谢文渊等待的机会。他刻意表现出腿伤未愈、行动不便的样子,逐渐落在了队伍的后方。
在一个地形尤其复杂、岔路众多的山口,队伍短暂休息。谢文渊借口解手,拄着一根树枝做成的简易拐杖,隐入了一片茂密的灌木丛。他屏住呼吸,听着队伍重新集合、点名的声音,以及带队军官不耐烦的催促声。当队伍的声音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林莽深处时,他迅速脱下外面的军装,露出里面早已准备好的一套当地农民常穿的深色粗布衣裤,并用泥土进一步掩饰了面容。
现在,他不再是国民革命军的营长谢文渊,而是一个在山中迷路、寻找亲戚的落魄“难民”。
他不敢走大路,只能凭借在军校学到的野外生存技能和一张简陋得几乎无用的地图,在崇山峻岭间艰难穿行。饿了,就采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