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章:秋收保卫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章:秋收保卫战 (第2/3页)



    首长沉默良久,问谢文渊:“你有什么想法?“

    “三条路。“谢文渊竖起手指,“第一,向总部求援;第二,组织部队到敌占区筹粮;第三,节约口粮,开展生产自救。“

    “总部也很困难。“首长摇头,“敌占区筹粮风险太大。看来只能自力更生了。“

    于是,一个“大生产运动“在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展开。部队在训练之余开荒种地,群众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替代食物。

    谢文渊把利剑分队分成两班,一半负责警戒,一半参加生产。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手上磨满了血泡。

    这天,他正在和新兵一起开垦荒地,老周突然来访。

    “文渊,有个好消息。“老周神秘地说,“我们在敌占区的地下同志搞到一批粮食,但需要派人接应。“

    “在哪里?“

    “平安县城。鬼子在那里设了一个大型粮库,守备森严。“

    谢文渊立即展开地图。平安县城距离根据地一百多里,途中要穿越三道封锁线。

    “风险太大。“

    “但这是唯一的机会。“老周压低声音,“这批粮食够五千人吃一个月。“

    当晚,谢文渊独自登上山顶。月光下的太行山寂静而苍凉,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抉择。

    “你要去?“林婉茹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

    “必须去。“

    “太危险了。平安县城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据点,守军有一个联队。“

    “正因为重要,鬼子才想不到我们敢去。“谢文渊转身看着她,“而且,我们没有选择。“

    经过周密计划,一支精干的小分队组建完成。除了利剑队员,还有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

    “记住,“出发前,谢文渊交代,“我们的目标是粮食,不是杀敌。得手后立即撤离,不要恋战。“

    他们借着夜色掩护,悄然出发。第一道封锁线是条公路,日军的巡逻车每隔半小时经过一次。

    “等下一辆巡逻车过去后,我们有二十八分钟时间。“向导老马说。

    果然,巡逻车准时出现。等它远去后,小分队迅速穿过公路,隐入对面的玉米地。

    第二道封锁线是条河。日军在桥梁上设了岗哨,但他们早有准备——从上游一处隐蔽的浅滩涉水而过。

    最危险的是第三道封锁线:平安县城外围的雷区和铁丝网。

    “从这里开始,每一步都要小心。“老马指着前方,“鬼子在这里埋了各种地雷,还有带电的铁丝网。“

    工兵出身的赵铁柱再次发挥关键作用。他像猎犬一样趴在地上,用自制的探雷针仔细探测。

    “跳雷、绊雷、压发雷...鬼子真是下了血本。“他抹了把汗,“科长,需要时间。“

    “抓紧。“

    就在排雷工作进行时,远处突然传来狗吠声。

    “不好!鬼子的巡逻犬!“

    谢文渊当机立断:“改变计划,从下水道进城!“

    平安县城的下水道系统相当完善,这是当初德国工程师设计的。在老马的带领下,他们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入口。

    下水道里恶臭扑鼻,但相对安全。通过管道的回声,可以听见头顶日军巡逻兵的脚步声。

    “粮库就在上面。“老马指着一个检修口,“但出口有守卫。“

    谢文渊仔细观察后,想出一个妙计:“声东击西。“

    他让两个队员在远处制造动静,吸引守卫注意。果然,大部分守卫都被引开,只剩下两个人。

    “行动!“

    利剑队员们如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