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中条铁壁(上) (第1/3页)
一九四一年五月的风,裹挟着黄河的泥沙与硝烟气息,扑打着中条山连绵的群山。夜幕初垂,太岳军区前线指挥所内,一盏马灯在坑道的土壁上投下摇曳的光影。刚刚被任命为八路军太岳军区参谋长的谢文渊,正俯身在一张摊开的、满是褶皱的军事地图上。他的指尖划过图上那道被红蓝铅笔反复标注的、蜿蜒如蛇的战线——中条山防线。日军调集重兵,号称要发动“最后一场大规模扫荡”,其兵锋直指这片横亘在晋南豫北的天然屏障,意图彻底摧毁中国军队在黄河以北的抵抗力量,打通进军西北的通道。
指挥部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紧张与沉着的气息。电台滴答声、参谋人员压低的交谈声、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炮火闷响,交织成一曲战地交响。谢文渊的目光锐利,紧锁在地图上日军那几个突兀的箭头指向。他身上的八路军灰色军装已洗得发白,却依旧整齐地扣着风纪扣,唯有眉宇间那道因常年思虑而刻下的深痕,以及鬓角早生的几缕华发,无声诉说着他从荆州古城那个临帖少年,到黄埔从军,北伐负伤,再到如今在这民族存亡关头独当一面的历程。
“参谋长,这是刚截获的敌军电文,确认敌第三十五师团先头部队已抵达张店一带。”一名年轻的作战参谋将译电纸递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
谢文渊接过电文,迅速扫过,眼神没有丝毫波动。“知道了。命令十七团,按预定方案,在风陵渡至陌南镇一线节节阻击,迟滞敌军推进速度,切忌恋战。告诉他们,要像牛皮糖一样,粘住,消耗,但不让敌人轻易咬住主力。”
“是!”参谋转身离去。
谢文渊直起身,走到观察孔前。夜色笼罩着莽莽群山,远天偶尔被炮火映亮一片。他的思绪,却不自觉地飘回了不久前的那个黄昏。也是在这样一个战火暂歇的片刻,他收到了组织转来的、来自延安的一封信。那是婉茹的信。信不长,字迹娟秀却有力,述说着她在延安学习的见闻,对马列理论的新理解,末尾总是那句不变的叮嘱:“烽火连天,望君珍重,待驱除日寇,再叙离情。”他记得,上次分别时,她将一本烫金封皮的《工铲当宣言》仔细地塞进他的行囊,那本书的夹层里,还藏着她的一张小像。这抹“隐秘的星光”,在这艰苦卓绝的敌后岁月里,是他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慰藉与最坚定的支撑。
“参谋长,二分区报告,他们辖区内的几个村子发现敌特活动频繁,可能是在为日军主力侦察路线和兵力的。”另一位负责情报的干部打断了他的思绪。
谢文渊转过身,眼神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与深邃。“通知地方武装和民兵,加强反特锄奸,实行‘空室清野’,把能转移的粮食、物资全部转移,水井……必要时也要处理。我们要让鬼子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