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1章 治理夷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1章 治理夷人 (第1/3页)

    最后厂方认为,修建水泥厂毕竟是占了当地的资源,就肯定要照顾工厂附近的居民,所以就表明优先招收工厂附近几个村的人员,如果不够,再招其他人员。

    最后水泥厂附近的村民,靠着本土优势,获得了大部分的体力岗位。但是厂方也声明,所有工人必须服从管理,如果谁敢闹事、怠工,厂方有权解雇,后续会从其他地方招人。

    这些村民认为,在水泥厂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收入是种地的好几倍,谁敢瞎折腾,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其他地方的村民只能感叹自己的命不好,家离水泥厂太远,丧失了进厂的机会。

    由于符真路大规模引进襄人,只是两年多的时间,整个符真路引进了50万僚越人,其中同奈区就有近20万人。元稹看到同奈区发展势头良好,心中大喜,干脆在同奈区的南部又新建了兴僚区,在这里又规划工业、商业、居住等区域,作为一个纯僚越人居住的区。

    符真路其他郡城也开始学着隆安府的样子,在新区严控夷人进入,大规模引进僚越人,既可以壮大经济,也可以加强对当地的管控。

    但是,符真道严控夷人进城,将不服管教的夷人驱赶到农村,也引发了一个负面效应,那就是留在城市的都是安分守己的夷人,农村存在不少心怀不满的夷人。

    这些人轻则私下发牢骚,重则当众辱骂、诽谤官府,说华襄两族欺压夷人,赚钱的行业、好的岗位全被华襄两族垄断了,夷人想出头太难。

    元稹听到这种情况,非常气愤,华襄两族作为征服者,难道还要跟夷族平权?留在城里的夷人必须是恭顺的良民,想平权就去农村的纯夷人地区。

    官府对农村地区的夷人缺乏制约手段,必须要抓几个典型,谁再敢诽谤、辱骂官府或者华襄两族,对他们流放、判刑,以示惩戒。

    元稹在境内找了一圈,也没找到适合大规模流放、关押夷人的地方,最后他瞄准了安达曼群岛。

    安达曼群岛生活的是矮黑人,身体样貌与语言习惯,与大陆上的符真夷人完全不同,难以教化,元稹有心将他们迁走,腾出点地方。

    于是,元稹向朝廷上书,要求将安达曼人迁到巴布亚一带,跟那边的黑人汇合,安达曼群岛作为符真路的流放地。

    李纯认为,那些心怀不轨,敢于诽谤官府、辱骂华襄人士的夷人,必须要予以惩戒,于是同意元稹的方案,将安达曼的矮黑人,全部迁到巴布亚岛西部的纳比雷一带。

    这些安达曼矮黑人,朝廷也不能不管,由外事部招募一些巽他夷人,对他们进行教化管理,定期还送点粮食、工具给他们,让他们逐渐在纳比雷扎下根来,成为唐朝在澳洲的第一个据点。

    之后,元稹在符真路各地派出大量的密探,对于心怀不满、妄议朝廷、拉帮结伙、意图不轨的夷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抓捕,轻则判刑,重则流放到安达曼群岛。

    原琼州长史高启伦,靠着李德裕的推荐,到了马来郡干太守,原司马王希良也跟来干上了长史。在高启伦的争取下,马来郡就成了琼州僚越人的专属区域,高启伦从琼州岛引来大量的僚越人到马来郡发展。

    高启伦认为,马来郡热是热了点,但是基础好,条件优越。

    一是位置好,马六甲城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是很多船只的必经之处,有效带动了当地商贸业的发展。

    二是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锡矿储量大、品位高,国内来了大量的企业采矿、炼锡,有效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是热带水果多,当地盛产榴莲、山竹、红毛丹,特别是榴莲,自从运到国内销售以后,迅速获得国内百姓的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