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4章 朱达隐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4章 朱达隐患 (第1/3页)

    朱达路位于海上交通要冲,这里的夷人原本就善于经商,是印度洋沿岸最大的商业势力。相比之下,牂牁族头脑相对简单,对于经商一窍不通,虽有税负优势,却竞争不过夷人。

    加上各郡的边界管控稀松,夷人可以私下搞跨郡贸易,这笔钱牂牁族也赚不到,牂牁族来到朱达路以后,在工商业上基本没有赚到什么钱。

    有些夷人看出了政策的漏洞,找到牂牁人去办营业执照,然后将自己的产业挂靠在牂牁人的名下,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赋税,夷人再拿出一些利润分给挂名的牂牁人。

    如此一来,牂牁人什么也不用做,只是挂个名就可以坐收好处,就更没人去搞实业,积极参与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活动。这些被挂靠的夷人商业,已经远远超出了华襄两族的居住范围,遍布城乡各地,对其他夷人的工商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那些没有挂靠牂牁人的夷族商人,由于税负重一些,肯定竞争不过玩挂靠的夷人,搞得后面生意做不下去。由于搞挂靠的夷人越来越多,内部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严重,赚钱也不像开始那般容易。

    最后这些夷人发现,绕了一圈,牂牁人什么也不用干就可以白得好处,夷人明显处于被剥夺的境地,心中普遍存在不满。

    牂牁人经商不行,但是很看重土地资产,热衷于搞土地当地主。这些牂牁人并不富裕,拿不出大量的资金购买土地,但是他们认为自己是当地的统治民族,就要享受特权,经常以低价向夷人购买土地。

    牂牁人给的土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自然会产生买卖纠纷,一旦闹到官府,基层解决土地纠纷的都是牂牁人,自然向着自己的族人。经过一番折腾下来,胳膊拗不过大腿,很多夷人被迫低价卖掉自己的而土地,因为如果坚持不卖,可能就会被强占,一分也得不到。

    这些夷人之所以愿意卖掉土地,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想着能够进入城市安置,享受一些就业照顾政策。但是,由于整个朱达路经济发展并不太好,引进的少量华人企业,提供的就业数量不多,连牂牁人都不够分。

    搞到最后,连扫大街的工作也被牂牁人要走,根本轮不到夷人。这些夷人进城之后,找不到工作,又没了土地,成为城市的贫民,心中又开始怨恨牂牁人低价强买自己的土地。

    牂牁人的信仰也很独特,他们既不信佛,也不信道,而是信奉巫教,巫教内部又分为巫鬼、巫神、巫蛊等分支,牂牁族群根据地域不同,信仰不同的巫教分支。

    但凡是宗教人员,自然是喜欢宣扬维护自己的宗教,牂牁族的巫教人员,在宣扬自己宗教的同时,自然就会反对别的宗教。佛道两教是华人信仰的宗教,他们自然不敢反对,否则就是引火烧身。

    有些巫教的宗教人员瞄准了当地的婆罗门教,开始跟他们杠上了,觉得可以通过打压婆罗门教,提高巫教的地位,甚至想让夷人也信仰巫教。

    有个巫神教的神汉,从婆罗门教的教义中找到破绽,加入一番解读,形成了另外一套说辞,在牂牁人中口口相传,最后引起了很大的风波。

    在婆罗门的教义中,远古梵天造人,头部造出婆罗门,手臂造出刹帝利,身体造出吠舍,腿部造出首陀罗。相应地,信仰婆罗门教的信众就被分为四个等级,自然是婆罗门地位最高,首陀罗地位最低。

    没想到巫神教的那个神汉信息灵通,从汉人官员那里知道了朝廷关于世界人群的划分,经过包装,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

    远古大神确实用身体造出了四种人,分别是华人、襄人、夷人、蛮人,而不是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