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的扫地僧? (第2/3页)
:
“按你的说法……《九天雷神诀》威力无匹,但修炼极易岔气,伤及经脉,风险评级高;《长春功》进展缓慢,威力平平,但中正平和,延年益寿,匹配度广……它们孰高孰低?”
“没有孰高孰低,只有适不适合!”林枫立刻接话,眼神灼灼,“对于天赋异禀、追求极致的弟子,《九天雷神诀》就是顶级选项!但对于追求稳健、根基一般的弟子,《长春功》才是无上妙法!我们的责任,不是给功法排座次,而是帮弟子找到最适合他们的那一条路!这叫……因材施教,个性化修仙!”
“个性化……修仙……”老者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目光再次打量林枫,这一次,审视的意味更浓了。他沉默了片刻,就在林枫以为他终于要被说动时,他却再次抬起了那干枯的手指。
这次,指的却不是书架,而是藏经阁深处,一个更加阴暗、连灰尘都仿佛凝固了的角落,那里随意堆放着一些连封面都几乎腐烂的、不知是什么材质的残卷。
“那里,”老者的声音依旧平淡,“有一本《云笈七签校注补遗》,旁边是《经络异闻考》,底下还压着半卷《太上清心咒驳议》。”他顿了顿,补充道,“都是没什么用的闲书。”
说完,他不再理会林枫,佝偻着背,拖着那把破扫帚,慢悠悠地朝着藏经阁更深处走去,身影逐渐融入昏暗的光线与厚重的尘埃之中,仿佛他本身就是这藏经阁陈旧的一部分。
林枫站在原地,看着老者消失的方向,又看了看那堆被指明了的“闲书”,眉头微挑。
《云笈七签校注补遗》?《经络异闻考》?《太上清心咒驳议》?这些名字听起来……可不像是什么‘闲书’啊。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看似随意的指点,或许比那本《乌龟养生功》蕴含的信息更为复杂。这位邋遢老者,绝非普通的扫地杂役。
他没有立刻去翻找那些书,而是看着老者消失的走廊,嘴角慢慢勾起一抹笑意。
“有意思。看来光靠‘聊天’,还不足以让这位‘扫地僧’拿出真本事啊……”他知道,想要从这位深藏不露的老者身上挖出更多东西,还需要更足的诚意,或者……更对胃口的“诱饵”。这场发生在藏经阁深处的、看似漫不经心的“聊天”,才刚刚开始。
自那日初次“聊天”后,林枫便成了藏经阁深处这个昏暗角落的常客。他也不急着去翻找那本《乌龟养生功》或者老者后来指点的那些“闲书”,而是将这里当成了他的“现代管理学布道现场”,而唯一的听众,就是那位油盐不进、依旧慢吞吞扫着地的邋遢老者。
这一次,林枫显然是有备而来。他甚至搬了个小马扎(自备),坐在老者清扫路径的旁边,开始了他的系统性输出。
“前辈,您看啊,”林枫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枚不知名的兽骨片,当做教鞭,在空中虚点,“咱们藏经阁目前的管理模式,可以归结为典型的‘粗放式经验管理’。依赖少数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记忆,效率低下,错误率高,资源利用率极低!”
老者眼皮都没抬,扫帚掠过林枫的脚边,带起些许灰尘。
林枫丝毫不受影响,继续他的“诊断”:
“首先,是岗位职责不清!您看您,既要负责清扫,可能还要兼顾整理、防盗、甚至解答弟子疑问?这既不专业,也浪费了您的……呃,扫地才华。”他巧妙地把“修为”换成了“扫地才华”。
“其次,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您扫地扫得干净与否,有标准吗?有量化指标吗?比如‘地面无可见尘埃’、‘书架缝隙无积灰’、‘空气粉尘浓度低于某某值’?没有!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怎么能激发工作积极性呢?”
老者扫地的动作似乎微不可查地滞涩了零点一秒。
林枫趁热打铁,抛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引入标准化作业流程!比如,制定《藏经阁深度清洁SOP》,规定清扫顺序、工具使用规范、不同区域的清洁频次。再比如,建立《典籍查阅与归位SOP》,要求弟子查阅后必须按编码放回原处,违者扣积分!这样,您的工作量就能大大减轻!”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老者,见对方依旧没什么反应,便祭出了更厉害的武器——数字化与物联网概念。
“光是SOP还不够,我们要拥抱科技!啊不,是拥抱‘阵道’!”林枫挥舞着兽骨片,语气激昂,“可以在每排书架部署微型的‘典籍定位感应阵’,实时监控玉简是否在架。一旦有玉简被取走超过规定时间未归还,或者被错误放置,系统自动报警,并指引管理人员……或者指引扫地的前辈您,精准定位问题所在!”
“还可以建立藏经阁的数字孪生系统!在阵法中枢构建一个与实体藏经阁一模一样的虚拟空间,所有典籍信息、借阅状态、流通数据实时同步。管理者……或者有兴趣的前辈您,足不出户,就能掌控全阁动态!甚至可以模拟不同管理策略带来的效果,实现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
当林枫说到“数字孪生”、“数据驱动决策”这些完全超出此界认知的概念时,老者那一直稳健的扫地节奏,终于被打乱了。
他停了下来,不是短暂的停顿,而是彻底停下了动作。那双一直半开半阖、浑浊不堪的眼睛,缓缓抬起,聚焦在林枫脸上。那目光不再是之前的空洞或玩味,而是带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茫然,有探究,甚至还有一丝……仿佛看到了什么不该存在于世之物的悚然?
他张了张嘴,那干裂的嘴唇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没能发出声音。他只是死死地盯着林枫,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几天来一直在耳边聒噪的年轻人。
数字孪生?虚拟映射现实?数据驱动……此子所言,已非奇技淫巧,近乎于……“道”了?还是某种未知的……邪道?老者的内心,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无人得知。
林枫看着老者终于不再是那副万年不变的漠然表情,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管理学核弹”终于起到了效果。他立刻送上最后一击,也是最“贴心”的一击:
“前辈,我看您每日清扫甚是辛劳。我还可以为您设计一套人性化的工作休息方案!比如,扫地两炷香,休息一炷香,期间可以打坐调息,或者品鉴一下我平台特供的‘林枫牌’安神茶?我们要杜绝无效加班,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清扫效率,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老者沉默了足足有十息的时间。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肌肉似乎微微抽搐了一下。最终,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深深地、极其复杂地看了林枫一眼,那眼神仿佛在说:“此子,恐怖如斯……”
然后,他做出了一个让林枫都有些意外的举动——他扔下了那把陪伴他不知多少岁月的破扫帚。
“哐当。”扫帚落地,发出轻响。老者不再扫地,也不再理会林枫,而是径直走到墙角,找了个不知从哪摸出来的相对干净的蒲团,盘膝坐了下来,闭上双眼,竟像是直接入定了!
只是,他那微微起伏的胸口和偶尔跳动的眼皮,显示他的内心远不像表面那么平静。林枫那一套组合拳般的现代管理学理念,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他固守了不知多少年的认知,搅得天翻地覆。
林枫看着入定的老者,又看了看被丢弃在地上的扫帚,摸了摸鼻子。这是……听不下去了?还是……需要时间消化?
他知道,今天的“管理学洗礼”剂量有点大,需要给这位“病人”一点缓冲时间。他笑了笑,也不打扰,轻轻起身,拍了拍衣袍上的灰尘,目光再次投向那本《乌龟养生功》和那堆“闲书”的方向。
看来,是时候去亲自验证一下,这位被现代管理学“轰炸”过的老者,给出的指引到底藏着什么玄机了。
墙角蒲团上,老者看似入定,实则识海之内,正经历着开天辟地般的混乱与重构。
数字化编码…标准化流程…绩效考核…数字孪生…数据驱动…工作生活平衡…这些古怪、拗口却又逻辑自洽、自成体系的词汇,如同无数颗陨石,狠狠砸落在他那由千年传统、玄奥道理构筑的认知大陆上。每一个概念都在挑战他固有的思维边界,尤其是那“数字孪生”与“数据驱动”,隐隐触及了“镜像现实”、“因果推演”的无上妙境,其背后蕴含的,是一种他从未设想过的、以凡俗手段窥测乃至驾驭天地规律的恐怖思路!
这已非简单的“奇思妙想”,这近乎是在构建一种全新的“道”的雏形!此子,究竟是什么来头?!
他回想起林枫之前关于“功法评定标准”的狂言——不再看重玄之又玄的“道韵”和威力描述,转而追求冷冰冰的“数据”和“匹配度”。这简直是将高高在上的仙道功法,当成了坊市里可以量产的符箓、丹药来评估!
荒谬!简直荒谬!一个声音在他心底怒吼。可是……若真能如此清晰地指明路径,让弟子少走弯路,让功法各得其所,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大功德”?另一个微弱却顽固的声音在反驳。两种念头在他心中激烈交锋,让他数百年来古井无波的道心,泛起了剧烈的涟漪,甚至生出了一丝罕见的……自我怀疑?怀疑自己固守的认知,是否只是坐井观天。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