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九回(上) 徂徕山上醉霞仙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九回(上) 徂徕山上醉霞仙友 (第2/3页)

松,风起时远音发发,近音啾啾,一谷啸吟,如仙人弄声。展目望去,似有鲲鹏挥翼,让那翠色如潮,从山谷上滑下来,撼山冲壑,直至于无。再看山谷两岸,白岩展露,或圆或尖,或危垒,或横列,虽一语不发,而豪气干云。

    那些山头一层一层得高上去,直至太平顶。待登至山顶,竟风轻声细。原来长风顺着山谷而入,沿斜坡上冲,而山顶在风的腋下,风梢竟不能及。因宁静,就有了风光。书生坐下歇息,打量身边的短松,恣意生长,粗犷通直,自有野朴之趣。岩石也乱怪,更在险处举了一小松,斜探深谷,招云洒雨。

    书生四处观看,叹赏不已。转身西望,不禁惊呆了:太阳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又大又红,浓艳欲滴,颤颤地要沉向地平线;一大摞橙红色云片,铺奠在天地之际,似要接住。仔细看那云,竟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宫殿,檐角飞展,重门深掩,隐隐有仙童走动。从宫殿的大门,往东架出一道长长的飞云,一脉瓦蓝,横过苍穹,直搭在山巅,仿佛是度仙人的天桥。

    果然有笑语喧喧,来了四位仙人,书生惊异而欣喜,与四仙一一见过。一位身材颀长,面带轻忧,如雨中之梧,叫薄暮愁;一位面貌清佼,举止超逸,似石挂流泉,叫揖清芬;第三位是个年轻女子,云体霜衣,如仙鹤亭立,是纤歌凝;这最后一位古貌凄容,残韵邈邈,正是残陵钟。

    书生道:“不知四位仙乡何处?”薄暮愁道:“鄙居正在山中。樵者呼为‘徂徕四友’。”揖清芬道:“我观君子挥洒气度,非凡俗人也。”不待书生答话,残陵钟吟道:“落日如桃兮,灼灼其华。”声音宏阔稀疏,缓缓悠悠,有残钟之音。纤歌凝诵道:“汶水灿灿兮,欲燃其波。”如雏凤清声,高入云际。

    书生往西望去,大野平荡辽远,伸向迷茫的暮色;村落间浮烟不长,阡陌如纹;犬吠牛哞,叟呼童应,皆琐细之景;汶水如虹,卧于大野之上,金芒银红,彩波晶晶,若夕曛下凡。书生呆迷之时,四个仙人吟着楚辞,早到了另一处山峰上。云霞渐渐灰冷,谷中暮色已起,书生寻觅着下山的路,突觉身后枯叶响动,回头一看,有山魈探头探脑,顿时惊叫一声。

    石老道被尖叫声惊醒,刚才的仙境,原是一梦。回想着梦中之事,人物栩栩,情景宛然,虽忘了何人何姓,但徂徕夕照,却历历在目。遂心想,泰山日出,为岳中胜景;徂徕暮色,岂不相侔?何不去看一看?有胜景方存仙人,倘能遇到仙人,得到些指点,修成小仙,不胜凡间百倍?

    至次日,看看天气晴朗,石老道就赶往徂徕山。但见满空湛蓝,不见一丝云缕,倒有些犹豫,没有云霞,怎能有好暮色?然而已行至半途,索性去看看。到了山顶,时候尚早,休息一阵。渐觉红光盈面,放眼西望,天地之际竟冒出一堆云来,空中也些云纹霞漪,由五彩七色调浸而成,难以名状。那夕阳缓缓矮下去,羽光渐弱,周边的云霞却最为热烈酣美。

    石老道盯着观看,那竟是一座炼丹炉,火焰四燃,炉身黑重,夕阳是一枚仙丹,被炼得彤红夺目,汶水从炉中溢出,流淌着一河霞光。石老道暗暗赞赏,四周望望,哪里有仙人?

    原来这石老道,修行多年,虽贪货好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