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荷包 (第1/3页)
李元青不久之后便和江小舟成就了终身大事。
不过,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他和小舟就与世上所有的穷人一样,很快就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之中,无论是捡柴火还是生柴火,都能令李元青手忙脚乱,及至后来小舟有了身孕,就愈发令李元青忙得焦头烂额了。
又过了一阵,李元青打听到隔壁处州府的好几种药材价格要比雾州便宜一半,他心想反正也要替爷爷买药,不如去一趟处州,多买一些回来,到时候再把多余的转手卖了,还能赚不少钱。于是两人李元青便与小舟借够了银钱,一路风餐露宿,来到处州的一个镇子上,瞧见一个集市,便顺道逛了进去。
要说这山里的集市呀,每逢半个月便有一次,集市里人来人往的,看着前前后后拢共有一里多地,卖什么的都有,甚至是外地杂耍卖艺的也来这儿凑热闹了。
“新鲜的生姜嘞,两文钱一斤……”
“狗皮膏药、狗皮膏药,专治跌打损伤的狗屁膏药嘞!”
“馄饨馄饨、带肉的馄饨,五文钱一碗!”
李元青逛了没多远,就瞧见一个摊子上摆满了切了片的当归。
“哎,你这当归怎么卖呀?”
那摊主抬起头,比划了四个手指。
“你说这个呀,四十文一斤。”
“四十文?”李元青一怔,心想这山里果然民风淳朴,药材不光看着新鲜,价格也是实在便宜,雾州城里头的那些生药铺子里,像这样的当归少说也得要五十文一斤,这儿都还没还价,就已经便宜了十文钱。
“如果我多买些,价钱能再给我便宜些不?”
“呦,那得看你要多少了?”
“您这儿有多少?”
“嘿嘿,你想要多少我这儿就有多少,我家的药铺就在这镇子上。”
李元青想了想,回头看了小舟一眼,又转过脸来。
“给我们算三十文一斤,行不?”
摊主皱了皱眉:“那可不成,那样我就得亏本了。”
“薄利多销吧,老板,我们打算买个一百斤。”
“什么,一百斤?呵呵,我看你们俩个也挺诚心的,既然你们要买这么多,那我就给你们算三十七文吧。”
小舟搭话道:“哎老板,三十七文一斤不好算吧?给我们算三十五吧,这样好算。”
“呦,还挺会讲价钱的嘛,好吧好吧,就给你们三十五一斤好了,我算算哈,按照三十五文一斤的话,一百斤一共应该是三千五百文。”
小舟又道:“把零头抹了吧。”
“你这大脚丫头,那可是五百文呐,不过看你们两口子是外地来的,一路上估计也不容易,罢了罢了,就给你们再减两百个钱,算个三千三百文吧。”
李元青一喜:“多谢老板,您可真是个好人。”
“哼哼,掏钱吧,卖完我也正好收摊了。”
“行,我这儿正好有三两银子,再算你三百个铜钱吧。”
买卖很快就做成了,李元青喜不自禁,不一会儿,他便用个扁担挑着满满两箩筐的当归往集市外边走去。
这集市口的一个摊子边,几个山民正在呼哧呼哧喝着热粥,摊子上的伙计吆喝着招呼客人。李元青两口子做成了这笔生意,心情大好,便也难得大大方方的和小舟点了两碗粥饭,捡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
小舟笑嘻嘻的看着李元青,悄悄递过来一个荷包。
“这是……”
“你不是舍不得摘那镜子么,给你做个荷包装起来,天冷了就不容易冻着你。”
他低头端详着小舟给他做的荷包,这荷包有收口的长束带,也可以用来挂在脖子上,尤其难得的是,这荷包用了两种不同色的线依稀绣了一对鸳鸯。当然,要论针线绣工,小舟的手艺是肯定不如那些从小做针线活的小姐们的,可是她这份心意,实在令人感动。
“还真别说,小舟你做的……,真好。”
李元青眼眶一红,忙又收住心神,解下脖子上的铜镜,将之收进了荷包挂回了胸前。
“小舟,我这样挂着,怎么样?”
“嗯,你真好看。”
两人于是边吃边聊,憧憬着这趟回去能小赚些钱,恰巧这时候身边停下个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