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紫禁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紫禁城 (第2/3页)

了这块门板。

    这块门板上糊了一张三寸见方的白纸,正上方是四个大字“今日米价”。

    这行字的底下,一斗米的米价从四十铜钱一路猛涨,四十二、四十五、五十二、七十六、一钱二分银子、四钱一分银子……

    账房先生缓缓从怀里面摸出一支毛笔,呵了一口气,像是这么做能把毛笔上的墨化开似的,而后凝重的在“三钱半银子一斗”上面也重重划拉了一道,又提笔写道。

    “一两银子,一斗”。

    底下排队的众人,一下子都瞪大了眼睛。

    也就是片刻,人群突然激愤起来,胡家米铺的那三个伙计再也支撑不住,人群一窝蜂似的涌进了米铺……

    离东江米巷两条街的地方,便是紫禁城。

    沿着长长的甬道向北、穿透层层厚重的宫门,便是奉天殿幽深静谧的内殿。

    本来宫里为了防刺客,除了御花园以外是一律不载树的,可此时的紫禁城中,随处是被北风裹挟而至的落叶,仿佛是正在对抗着宿命,只要一起风,它们就会不甘的打着旋儿挣扎向上,可又无奈的纷纷坠落而下,绝望的落在尘土之中。

    夜已深,不远处的大殿之内一片肃穆,四下点着足有碗口粗细的白烛,二十八名轮值的太监竟披戴着白麻,远远立在寝殿的两侧,低眉垂手小心翼翼的插在那儿,仿佛没有声气的人偶似的,可他们无一例外全都竖着耳朵,殿里除了那劈劈啪啪打着算盘的响声,就只有奏折翻阅时快时慢的声响。

    御案之上,一樽造型别致的香炉燃着南洋进贡的檀香,袅袅异香令人嗅之提神。

    奏折翻动的声音越来越慢,突然停了。

    一双年轻的眼睛缓缓抬起,在他面前十步远的下方是一张紫檀木长案,案上醒目的堆着一摞摞的账册,除此之外便是算盘,行文、笔砚。桌子两旁站着五位,左侧坐着的是首辅陈循、阁臣苗衷、高谷,右侧站着的是阁臣柳浩然、商辂。

    这五名内阁大员觉察到御案上的动静,纷纷停下手里的算盘,抬起目光。

    须弥座上的朱祁钰,是那刚刚被俘的正统皇帝唯一的弟弟。年方二十二岁,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纪,一张白净的面庞如同满月,闪着一对晶莹生辉的眸子,只是大明王朝到了风雨飘摇之秋,他也连着几夜没怎么好好休息,眼角有点浮肿。

    “没想到呀,太上皇这次北狩临行之前还拉着我的手说,‘朕只有你一个弟弟,这次朕要是一时回不来,就要劳你多多操持了’,这话竟成一语成谶。今日骤然登基,念及太上皇先前的言语,怎不令人伤心?”说着,朱祁钰眼泪已然淌了下来。

    老臣苗衷眉毛一动,立刻听出了朱祁钰的话外之音:“正统皇帝并非是被俘,而是去北狩了!”这不但关系到朝廷的脸面,更关系到民心、军心,关系到在不久的将来能不能成功抵御瓦剌人的再度南犯。

    这边首辅陈循已经跪倒在地:“皇上不必难过,太上皇自有上苍庇佑。”

    朱祁钰点点头,又将目光投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