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参汤 (第1/3页)
朱祁钰望着满地跪着的顶戴,用力将自己的目光抬了起来。
“你们都读过圣贤之书,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时候陈循抬起头来要说,朱祁钰摆了摆手,继续加重了语气。
“刚才有的人刚才和朕说江山,江山是什么?江山就是太祖太宗留下的基业,就是全天下的百姓,就是人,是人心!而人心,就是粮食!商辂你记下拟旨,这南边六个受水灾的省,除了免征两年的田赋,还要妥善安排赈济。”
“朕还要告诉那些人,太后有恩于你们,你们因此听命于太后,朕体谅你们,可你们不要忘了,你们做的是我大明的官,不是太后家的官!”
柳浩然冷汗淋漓,湿透了背后的朝服。
他没想到朱祁钰会如此驳斥自己,扶着金砖地面的双手微微发颤。
商辂则猛地抬起头来,泪水难以自己。
“都起来吧。朕知道你们心里可能要嘀咕了,朝廷在太上皇的手上连年亏空,可这个景泰皇帝好大的气魄,一登基就免了六省两年的田赋,可朕要告诉你们,朕不是太上皇,朕的身边也没有王振,这个家,朕要自己来当!”
朱祁钰移开目光,快步走回须弥座,笔直着身子坐了下去。
“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我大明,你们知道为何?前元有种官儿叫做包税官,那些老爷根本不把老百姓当人,以致由最黑暗之时,诞生了以与烈火为教义的明教,我大明朝太祖皇帝打天下时信奉的正是明教,所以本朝的国号大明,取得也是正大光明的意思。”
朱祁钰顿了一顿,用目光审量着五位内阁。
这几个阁员本来刚刚起身,听见朱祁钰说出这一番分量极重的国本道理,不由得他们一个个束手站得端端正正。
“可我大明朝开国还没满百年呀,便有‘一任清知府,八千雪花银’的说法!”朱祁钰大声道,“商辂,你来告诉朕,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商辂一怔,抬起头望着朱祁钰。
朱祁钰也望着他。
商辂叹了口气,道:“皇上,这句话的意思……,臣不忍说……”
“你不忍说,好,那朕就来告诉你们,这句话的意思,一任知府做下来,凡是贪污在八千两白银之内,都能算是清廉的好官儿了。我大明疆域万里、子民百兆,可如今有哪个衙门的门前不挂着‘明镜高悬’的招牌,可又有几个敢说自己问心无愧?”
说到这里,朱祁钰看向苗阁老,笑道:“阁老是太上皇的老师,也是朕的老师,朕还记得从前做皇子的时候,第一次旁听阁老给太上皇讲课,讲的就是这段。”
苗阁老一惊,犹豫道:“恕臣有些老糊涂,不知微臣何时说的这些话?”
朱祁钰道:“宣德五年、督察院有四十三名官员因为不胜任被先帝罢免,同时还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