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春雨润物,悄无声息 (第1/3页)
秦牧凭借记忆,画出了几种省力杠杆、滑轮组和改良橇棍的草图,让村里的老木匠和铁匠试着打造。
起初匠人们将信将疑,但试用后发现确实能节省不少力气,很快就在修路和建房中推广开来。
对于货行收购的药材,他提出了“按品级分拣、干燥避光储存”的要求,并简单讲解了这样能保持药效、卖上好价钱的道理。
对于山货,他建议进行简单的清洁、筛选和统一包装,提升卖相。
这些改进看似微不足道,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效率和产品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在黑山村及周边区域,潜移默化地灌输了一种“精益求精”、“注重方法”的工匠精神雏形。
他的第三个,也是最具野心的层面,是“人才”的培养与理念的渗透。
秦牧深知,一切变革,最终要靠人来实现。
他无法大规模兴办教育,但却可以从身边做起。
他继续利用老槐树下的“故事会”,给村里的孩童和青年讲述简化的军旅故事,但重点逐渐从个人勇武,转向了纪律、协作、地图辨识、野外生存甚至基础的急救知识。
他将这些知识包装成“猎户技巧”或“出行常识”,悄然播撒下种子。
对于货行里那几个表现突出、头脑灵活的年轻人,他会有意无意地给他们“加担子”。
让他们尝试负责一小片区域的收购,或者学习简单的记账,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他甚至给李崇信去信,在汇报黑山村近况之余,委婉地提出了几点关于北境防务和军队建设的建议。
比如,是否可以小范围试行“屯田兵”制度,让部分士兵在驻防地垦荒种田,以减轻后勤压力,并使军队与地方联系更紧密?
再比如,对于归附的狄戎部落,除了互市,是否可以考虑选拔其贵族子弟入学(哪怕是低级别的军校或书院),进行“教化”和羁縻?
这些建议,他都力求站在李崇信的角度,以“末将愚见,或可参考”、“为将军分忧”的姿态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