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4章 星火可燎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94章 星火可燎原 (第2/3页)

数。

    “即便不能科举,识得几个字,会算些数,于生计亦有裨益。”

    顾青对秦牧解释道。

    这与秦牧培养人才的想法不谋而合。

    秦牧大力支持,甚至亲自参与了夜课教材的编撰,将一些实用的农业常识、简单的卫生防疫知识也融入其中。

    黑山村的夜晚,第一次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与此同时,秦牧与北境李崇信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通过加密的信件,秦牧了解到,北境屯田已初见成效,部分军粮得以自给,减轻了后勤压力。李崇信在信中感叹:

    “牧之所言‘兵民合一’,确有道理。士卒垦田,不仅安其心,亦熟其土,于防务有利。”

    秦牧回信,除了讨论屯田细节,又提出了新的建议:

    “将军,北境多矿,尤其是煤铁。

    若能组织人力,规范开采,打造军械,则不仅能强军,更能惠及地方,吸引流民,充实边塞。

    此乃‘以战养战’之另一途也。”

    他将现代资源开发和产业联动的理念,用李崇信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李崇信对秦牧天马行空却又务实有效的想法已是见怪不怪,深思后,觉得可行,便开始小范围尝试。

    北境都护府下,悄然成立了一个“匠作营”,开始有组织地勘探、开采煤矿和铁矿。

    这一日,黑山村来了位不速之客。

    来人是一位中年文士,自称姓韩,是游历天下的学者,听闻黑山村变化巨大,特来拜访。此人谈吐不凡,对农事、工巧、商贸似乎皆有涉猎,与秦牧相谈甚欢。

    但秦牧和章山都敏锐地察觉到,此人气度沉稳,绝非普通学者。

    他的随从虽尽力掩饰,但行动间透着军伍的痕迹。

    夜间,秦牧与章山密谈。

    “查清楚了吗?”秦牧问。

    章山低声道:“八九不离十。此人应是京城来的,极可能……是陛下的人。”

    秦牧并不意外。

    他在黑山村搞出这么大动静,又刚刚经历了一场朝堂风波,皇帝不可能不关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