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0章 《乡屯建设实务指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0章 《乡屯建设实务指南》 (第1/3页)

    试点成功,则前路坦荡;试点失败,则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引来更猛烈的反扑。

    他立刻进入了高速运转的状态。

    首先,他与顾青、沈墨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工作了数个昼夜。

    将黑山村从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到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市场开拓等方方面面的经验,去芜存菁。

    整理汇编成一套详尽且具备可操作性的《乡屯建设实务指南》。

    这本指南语言平实,注重实操,避免空谈,甚至连如何组织村民开会、如何记账核销都有详细说明。

    “侯爷,此指南若推行开来,胜过千百篇空疏奏章!”

    顾青捧着墨迹未干的稿本,激动不已。他仿佛看到了一条迥异于科举八股的经世致用之路。

    沈墨也赞叹道:“体系完备,条理清晰,尤重实效。若各地官吏能依此而行,何愁民生不富?”

    秦牧却保持着清醒:“指南是死的,人是活的。

    北境情况与黑山村不同,民风、物产、面临的困难皆异。此去非生搬硬套,关键在于领会其‘因地制宜、务实惠民、组织起来’的精髓。”

    他亲自挑选了首批前往北境协助试点的人员。

    以章山为首,带领十名经验丰富的“獠牙”老兵,负责安全保障和组织纪律的贯彻;

    顾青的两位得意门生,精通算学和文书;

    还有黑山货行两名最得力的年轻管事,熟悉生产和流通环节。

    这支精干的队伍,携带着《指南》和秦牧的殷切期望,很快便随着李崇信派来的接应人员,踏上了前往北境的征程。

    与此同时,秦牧也并未放松黑山村本地的深耕。

    与沈家的合作全面展开。

    在沈墨的运作下,黑山的山货药材通过沈家的渠道,开始稳定销往更远的州郡,甚至试探性地进入了消费能力更强的江南市场。

    优厚的收购价格和稳定的销路,使得货行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吸引了周边更多村落的农户参与进来。

    秦牧顺势引导。

    开始尝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