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炉边问对,赤诚相见 (第1/3页)
这是第一次,秦牧如此直白地将变革可能带来的尖锐矛盾和最直接的阻力,摊开在太子面前。
南宫景琰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他年龄不太相符的凝重。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远处在田埂上歇息的农夫,看着他们捧着粗陶碗喝水,脸上带着劳作后的疲惫与满足。
“秦侯可知,我为何数次来你这黑山村?”南宫景琰忽然开口,声音低沉。
“并非仅仅因为好奇,也并非全然为了你那惊世骇俗的策论。”
他转过头,目光清澈而坦诚地看向秦牧:“是因为在这里,我看到了‘活气’,看到了希望。
在京城,在宫中,我每日所见,是奏章上冰冷的数字,是朝堂上冠冕堂皇的争论,是勋贵子弟的奢靡,是市井表面的繁华。
但在这里,我看到了路是如何一尺尺修通的。
看到了水是如何流进干涸的田地,看到了百姓拿到卖山货的铜钱时那发自内心的笑容。
听到了孩童读书时那稚嫩却充满未来的声音。”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我知道变革之难,知道会触动无数利益,知道会面临铺天盖地的攻讦!
父皇常教导我,为君者,当权衡利弊,稳字当头。
可是秦侯,若因惧怕阻力便固步自封,因顾及旧利便无视新生,这江山社稷,终将如一潭死水,慢慢腐朽!
我南宫景琰,不愿做那守成之君,更不愿眼睁睁看着大乾的根基,在因循苟且中一点点被掏空!”
这番话语,带着年轻的锐气与沉甸甸的责任感,撞击着秦牧的心扉。
他能感受到太子话语中的真诚,那是一种基于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而产生的强烈共鸣与使命感。
但秦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确认。
他需要知道,太子的决心,是否经得起更残酷现实的考验。
“殿下有此雄心,乃天下万民之福。”
秦牧先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沉重。
“然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