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0章 京城暗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0章 京城暗流 (第2/3页)



    "殿下,如今朝中情形如何?那永昌侯府,可有异动?"

    他需要第一时间了解政治中心的准确情报,才能决定下一步如何落子。

    南宫景焱脸色沉了下来:"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一些。

    赵千的口供和李将军的奏报抵达后,永昌侯那老狐狸立刻上表自辩,反口污蔑赵千是受李崇信和你指使,故意构陷于他,企图搅乱北境,其心可诛。

    他党羽众多,在朝会上鼓噪,要求严查李崇信和你,反而将了你我一军。"

    秦牧并不意外,这是政客常用的颠倒黑白伎俩。

    "他这是企图把水搅浑,拖延时间,寻找反击机会。"

    "不错。"南宫景焱点头,"而且,父皇的态度……有些暧昧。

    他虽未偏信永昌侯,但也并未立刻下旨彻查永昌侯府。

    只是将双方的奏报都留中不发,似乎在……观望。"

    秦牧眉头微蹙。

    皇帝的观望,意味着他并不完全信任太子,或者有意借此平衡朝中势力。

    这给他们的反击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直接拿出伪造证据的原件,固然可以证明永昌侯伪造证据构陷,但若皇帝不想深究,很可能最终只会推出几个替罪羊了事,动不了永昌侯的根本。

    "殿下,我们在北境监听到的,赵千与永昌侯府心腹的联络内容,虽然零碎,但能否作为旁证?"秦牧问道。

    "有用,但不够致命。"南宫景焱摇头。

    "那些内容只能证明他们有联系,无法直接指向伪造证据和构陷。永昌侯完全可以推说是正常公务往来,或者干脆否认那是他的人。"

    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秦牧的大脑飞速运转,现代军事思维中,斩首行动的核心是精准打击要害。

    在政治斗争中,这个"要害"不仅仅是罪证,更是皇帝的态度、朝堂的舆论,以及能置敌于死地的"大义名分"。

    "殿下,"秦牧缓缓开口,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我们或许不能只盯着‘盐铁案’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