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打点沧州上幽州 (第2/3页)
每年五千两的贿赂简直就是白菜价了。
杜兴笑道:“这不有关系嘛!要是没这层关系,那走私可就不赚钱了。你别看那匹乌云踏雪运去东京能赚个三五万两银子,其实上下打点,赚到的也不多。而且,那样的宝马可遇而不可求,三年也只寻到了那么一匹。”
王禹迅速将沧州府的贿赂金额计算了出来,也就一万两出头,这个数额,怪不得李家庄仅仅十来年就赶超了扈家庄,能与祝家庄抗衡。
这就是非法贸易带来的暴利啊!
二人并未见到这位杜府尹,一个幕僚便打发了杜兴这个堂弟。
当然,此人每年拿五千两银子,却也做事,文书、公验,以及上下的打点,都能借着他的名义去做。
在王禹看来,这个杜府尹简直就是北宋祁同伟,有忙他是真帮啊!
可随着杜兴这一路打点下来,王禹对大宋地方官府有了真正清晰的认知。
就说这沧州府,它是河北东路所辖的十一个州中,人口最多的州府,也是军队最多的州府。
可如今眼前的景象,配不上他的军事地位。
甚至可以说,沧州这个军事重地已经彻底糜烂了。
你从林冲看守的草料场便能管中窥豹。
官府不重视沧州的草料场难道是因为太平盛世、无外寇入侵之患吗?
事实恰恰相反,沧州不仅有兵患,还常年发生小规模的战事。
沧州地处河北东路河间府,常年受到契丹人的侵犯,军事物资非常紧缺,草料更是战争的重要储备。
粮草粮草,粮是人吃的,草便是马、骡、驴等的粮食,没有这些骑乘工具代步,你拿什么抵抗契丹人?
可偌大的草料场竟然只有一个老军在看守。
陆谦几人更是没什么犹豫的,一把火就给烧了。
处于边疆的沧州都是这副模样,内地你就可以自己去判断了。
打点好贪官污吏,几艘海船也终于抵达沧州渤海湾的港口。
走私,不是没头没脑将船开到辽国,就能运来牛马,大发一笔横财。
不上下打点好,那就是别人盘子里的一旁菜。
这一番折腾,王禹只觉身心疲惫,远比大战一百回合都要劳累。
“杜兴兄弟,这其中的道道,还望你多多用心才是。”
王禹现在这些兄弟,能打能杀的不少,但没有一个能顶替“鬼脸儿”杜兴。
书中那句“每日拨万论千,尽托付与杜兴身上”,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加高。
“王禹兄弟,我也就只能做些这个了,剩下便靠诸位兄弟出力才能成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