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风起萍末 智定乾坤 (第1/3页)
永和帝对太子的禁足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层层扩散,牵动着朝野上下无数人的心弦。靖王萧景玄,这个昔日被贴上“逍遥”、“淡泊”标签的七皇子,经金殿一役,已无人再敢小觑。各方势力的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在了靖王府与那座沉寂多年的宫苑。
然而,处于风暴眼中的萧景玄,却比以往更加沉静。他深知,父皇的疑心一旦被挑起,便不会轻易消散。此刻任何过激的举动,都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殿下,墨琛先生已秘密安置在城西别院,有我们的人贴身保护,安全无虞。”顾昀低声禀报,“先生感激殿下为沈公之事奔走,表示愿倾尽所知,助殿下肃清朝纲。”
萧景玄微微颔首,目光落在窗外一株挺拔的青竹上:“墨琛先生是清流脊梁,他能安然留在京城,本身就是对王党的一种威慑。让他好生休养,整理思绪,不必急于一时。眼下,我们更需要的是‘静’。”
“静?”顾昀略有不解。
“不错。”萧景玄转身,眸色深沉,“父皇敲打了太子,也警示了本王。此刻,谁先沉不住气,谁就会先露出破绽。传令下去,我们所有的人,近期一律蛰伏,非必要不传递消息,非紧急不采取行动。尤其是宫内的青澜,让她务必以稳为主,保护好自己。”
“是。”顾昀领命,随即又道,“不过,德妃那边似乎并未罢休。我们安排在岭南的人传回消息,德妃的母族冯家,近日有几名好手秘密北上,方向似乎是……沈家男丁流放的北疆苦寒之地。”
萧景玄眼神骤然一冷,指节微微收紧:“果然贼心不死!北疆那边,我们的人能确保万无一失吗?”
“北疆环境恶劣,情况复杂,我们的人手虽已尽力布置,但若冯家派出的是精锐死士,恐怕……难免会有疏漏。”顾昀面露难色。
萧景玄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被动防御。看来,得给德妃和齐王找点别的事情忙一忙,让他们无暇他顾。”
司制司 · 蛛丝马迹
宫内的沈青澜,确实遵循着萧景玄“以稳为主”的指示。她在司制司恩威并施,不仅迅速稳定了因之前风波而有些浮动的人心,更将日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连一向严苛的张司制也挑不出错处,对她愈发倚重。
闲暇时,她便埋首于那些陈年旧档之中。那几份关于东宫逾制仪仗的指令副本,如同投入她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疑虑。她反复比对印章,确认那并非宫中任何一处常见的官印或私章,形制古朴,带着一种刻意模糊的怪异感。
“张司制,”一日,她借着汇报工作的机会,状似无意地提起,“卑职近日整理旧档,看到几份关于东宫仪仗的指令,落款印章似乎与惯例不同,不知是何缘由?”她将事先临摹下来的印章图样呈上。
张司制接过一看,眉头微蹙,仔细辨认了半晌,摇头道:“这印……老身也未曾见过。看这指令的年月,应是五六年前了,那时太子刚立不久,东宫一应事务由內侍省和尚宫局共同协理,或许是某个已被裁撤衙门的临时用印?或是……某些不经公文的私下交代,用了私章?”
“私下交代?”沈青澜心中一动,“如此逾制之事,也能私下交代吗?”
张司制看了她一眼,意味深长地低声道:“青澜,你在宫中时日不短了,当知这宫里的水深得很。有些事,明面上是一套,暗地里又是另一套。尤其是东宫……唉,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