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七章 新岁暗潮 参政初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七章 新岁暗潮 参政初试 (第3/3页)

有一些细微的驿道、关隘说明。这绝非寻常解闷之物,而是他意在让她了解天下格局,增长见识。这份心意,深沉而珍贵。

    她将舆图小心收好,然后提笔回信。她详细汇报了关于东宫属官宅邸追回物料与军械图的关联,以及对内府库与兵仗局往来频繁的留意。关于自身,她只简单写道:“司制司诸事渐熟,赖众人协力,尚可应对。殿下所赠舆图,如开茅塞,受益匪浅。朝堂之事,千头万绪,望殿下顺势而为,保重为先。”

    她将纸条封好,放入竹管。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冰冷的机关传递的,不仅是情报,更是两颗在艰难时局中相互依靠、彼此温暖的心的交流。

    永和帝 · 冷眼旁观

    养心殿内,永和帝萧琰看着龙案上几份关于漕运改革争论不休的奏章,眉头微蹙。太子、齐王相继倒台后,朝中看似平静,实则暗涌不断。王崇焕一党虽暂避锋芒,但根基犹在;一些中间派和寒门官员则开始活跃,试图在新的权力格局中寻找位置。

    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份由靖王萧景玄呈上的、关于京畿地区去年水利工程核验的例行奏报上。报告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指出的几个细微隐患也合情合理,建议的整改措施稳妥且不扰民。与其他皇子或官员那些要么歌功颂德、要么急功近利的奏章相比,这份报告显得格外扎实、沉稳。

    “靖王……”永和帝指尖轻轻敲着这份奏报,目光深邃。这个儿子,参政以来,不结党,不营私,不献媚,也不冒进,交代的事情都能稳妥办好,却又从不主动揽权。这份超出年龄的沉静与老练,让他欣赏,却也让他心底深处,隐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警惕。

    他沉吟片刻,提笔在一份关于漕运总督人选争议的奏章上批阅:“着靖王萧景玄,会同户部、工部,详议漕运利弊及整顿方案,半月后具折陈奏。”

    这不是一个容易的差事,漕运牵扯利益巨大,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无论提出何种方案,都必然会得罪一方。他倒要看看,这个一直表现得“淡泊”、“沉稳”的儿子,面对真正的难题,会如何应对。

    尾声 · 潮涌将至

    旨意传到靖王府时,萧景玄正在翻阅那卷大燕舆图,目光落在贯穿南北的漕运线上。听闻父皇让他参与议定漕运方案,他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只是平静地接旨谢恩。

    “殿下,陛下此举,是将您推到了风口浪尖啊!”顾昀不无担忧。

    萧景玄收起舆图,眼神锐利如刀:“躲是躲不过的。既然给了机会,那便要做好。去,将我们近年来收集的所有关于漕运的资料,以及相关官员的履历、背景,全部整理出来。记住,我们要做的,不是讨好谁,也不是打压谁,而是提出一个真正于国于民有利,且……能让父皇认可的方案。”

    “是!”

    宫内的沈青澜,很快也得知了这一消息。她抚摸着怀中那枚从未离身的暖玉,目光落在那幅微型舆图的漕运线上,心中了然他即将面对的是何等复杂的局面。

    她走到窗边,望向靖王府的大致方向。春寒依旧,但她知道,新的浪潮已经涌动。他将在前朝直面风浪,而她,则需在这深宫之中,继续为他稳住后方,查探隐患。

    永和二十七年的春天,注定不会平静。萧景玄与沈青澜,这对命运与共的盟友与知己,即将在各自的战场上,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